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话乐活达人,分享青浦之“声”。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青浦区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广播栏目:《乐活青浦》之“先进人物”系列专访,对话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聆听生动故事,感受动人事迹,一同走进他们的精彩人生,感受“先进人物”的奋进之力。本期我们对话由区总工会推荐的先进代表朱齐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我们先请朱总向大家介绍一下美特幕墙公司吧。

朱齐飞:上海美特幕墙有限公司(简称:美特幕墙),由新加坡AMTRONIC有限公司和上海建材集团投资组建,是集设计、制造、施工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幕墙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注册资金为3669.56万美元。集团于1973年创立于新加坡,1993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建设部首批双甲级建筑幕墙企业。 半个世纪以来,公司专注于建筑幕墙事业,以“创新、诚信、敬业”,“高品质、好技术、严管理、国际化”为特色。

公司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幕墙50强企业”、“上海市建筑装饰信得过企业”、青浦工业园区产值“十强企业”、“中国幕墙三十年突出贡献企业”称号。公司瞄准世界幕墙前沿高端市场,项目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远销欧美、亚非等海外地区,较多项目荣获“鲁班奖”“白玉兰奖”“中国建筑装饰奖” “金石综合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姑苏杯”等。

主持人:您是如何与这样的一家企业结缘的呢? 请分享下您的从业经历吧。

朱齐飞:美特幕墙93年进入中国市场,10多年后在中国大陆市场综合排名前三,在全国选拔50位大学生做为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我是当时应聘进入了美特公司。所以,我的个人从业经历其实比较简单,我就在“一个行业、一个专业、一家公司从学徒、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所长、院长、总工及董事高管成员”。外资企业文化也比较简单,没有讲究太多 “关系”,大家看各自能力发挥。

近20年来我一直在专注于幕墙前沿技术创新与项目实践。我是一位典型的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专家工匠,从企业专家竞选青浦工匠、再到上海工匠,最近在竞选“长三角大工匠”

我是2022年从全市各行业的1000位入围者,参加竞选荣获的100位上海工匠之一。后面再是“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可以说,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幕墙”二字上,我们企业做了50年的幕墙,我们的企业理念:“为建筑而生”,对照我的职业生涯就像为我写的一样,或者说我就是这个理念的践行代表。

2011年上海时代金融广场掉玻璃之后,上海启动了对所有建设的玻璃幕墙建筑都需要结构安全论证,每一幢玻璃幕墙都需要至少5位有资格的专家审查把关,我也是其中一位。至今我担任专家审核把关的幕墙建筑有520幢,正好占据上海现有玻璃幕墙1.3万幢的1/25。

主持人:能否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这个玻璃幕墙建筑是如何审核把关的吗?

朱齐飞:幕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建筑物除主体结构以外的外立面,通俗来讲就是“建筑的外衣”。通常,我们看到建筑外面的石材、铝板、玻璃各种材料都是幕墙。采用玻璃材料的我们称之为玻璃幕墙。可以说幕墙技术的产生,改变了原来的砖墙立面,才促进了世界上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大家喜欢用玻璃,是因为通透,玻璃的发明使的人在建筑内与外部自然有了更直接的沟通。

那么,上海为什么要启动玻璃幕墙安评?人们对玻璃的应用也是在不断认识了提升的过程,早期我们认为钢化玻璃是安全玻璃,碎了之后是小颗粒,但是在高层、超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般越建越高、单块玻璃越用越大,这个小颗粒在高空也是危险的。时代金融广场掉落只是个信号,所以要从技术源头上进行把关。所以上海2012年之后在全国率行对玻璃幕墙要求外面采用夹胶玻璃,这样碎了之后也是粘在上面的。

当然,专业的东西越讲越细。

主持人:您现在在关注哪些技术领域上的突破呢?

朱齐飞: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从三个角度来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1)回头看:我们总结过去30多年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技术中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2)向外看: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我们还有哪些短板和提升空间;(3)向前看:未来发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幕墙?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幕墙。

比如,近年我们在行业推出的“国内首幢全干法单元式幕墙-北外滩W酒店”“灯光幕墙一体化集成技术应用” “国内最大体量反装幕墙应用” “世界超级抗台风幕墙12.8kPa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应用”等等。

我也主要参与起草国家、行业和上海市建筑幕墙规范,从标准上提升发展幕墙技术水平。目前我参与编写的规范有10本以上。

主持人:面对一个个全新未知的技术难题,不断地去突破,不断地去创新,这个过程当中您主要的体会是什么?

朱齐飞:如果要谈一下体会:那就是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情。专注、专心、专业的做事,这样我们才能提供更好的幕墙产品、做出更好的技术创新。

主持人:老话说得好,当你坚决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当然这条路上肯定会有障碍,有坎坷,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挑战,这一路上您是如何克服解决的?

朱齐飞:做工作中挑战就是有的,特别是做创新的一些项目。创新就是突破传统经验,往往也是会冒一些风险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做超高层幕墙的行业,往往要涉及到安全、经济的综合兼顾,就特别需要比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

比如:2008年,我参加陆家嘴钻石大厦项目的时候,从现在来看,也是行业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但在当时是上海最大的一张玻璃索网建筑,有70米高的高空挂玻璃。通常高空挂玻璃就要非常小心,何况在钢丝绳上挂玻璃,虽然也有很多专家参与了咨询,但我是这个项目的幕墙结构签字的负责人。那时,在有限的工期内要实施,国内也没有规范可遵循、没有太多的案例经验,是有一些压力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我们给业主方写了一份文件要求将原来美国建筑师采用的单片玻璃改为夹胶玻璃。从现在来看,当时我们还是很有技术前瞻性的,确保了这个项目这么多年来的安全。

就像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在海边鼓浪屿边上的300米的超高层,风压有12.8kPa,相尖于我们普通高层建筑的6倍风压。

我总结为,在创新和遇到挑战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认真”。创新需要胆大心细,关键是认真的态度。

主持人:请您给各位听众分享下您职场成功的秘籍。

朱齐飞:我觉得对工作保持耐心和兴趣很重要。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时间有限的,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别人只愿意花一年,我们用三年、五年、十年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会做得更好。我对职业的看法,就是“择一事、终一生”。

我经常和我团队分享经验时谈到: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定要沉得下去、钻进去;要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又要出得来,能增强视野,能俯视这件事情。

另外,我也担任过是校外导师,用过来人的经历,想给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点建议:虽然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很“卷”,我觉得大家也不要担心。“只要保持对您所从事工作的耐心和兴趣,早晚您都会出彩。”千万不要这个做做,那个做做,时间很容易一晃而过。

主持人:最后再请朱总谈谈今后工作和生活的目标,以及对青浦未来发展的期许吧。

朱齐飞:今后,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专注于幕墙,一直探索下一代的幕墙。如果再扩大一点讲,我希望自己也能为这个行业发展和社会做些有意义事情。这些年,我们深刻理解“国家好、大家才好!”随着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现代化枢纽门户建设,而且青浦相对市区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希望我们青浦能在这个关键时期成为上海排头兵中的先行者,抓好产业创新和人才的服务。

记者:傅丽丹(名优)

编辑:李璨、费思婕

责任编辑:孙晨(名优)

终审:余民(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