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这是57岁的李白在公元757年写的一首诗,时值安史之乱爆发2年后,李白在永王李璘的军营中,唐肃宗诏令李璘回蜀中,但李璘抗命不遵,不久,李璘率军东进江淮,与当地唐军发生冲突,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因参与李璘兵变而下狱,罪名是“附逆”。

按唐律来说,附逆的罪名可是死罪,幸亏郭子仪、宋若思、崔涣等人的营救,李白被免去死罪,但活罪难逃,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李白在妻弟的陪同下从九江出发,路过黄鹤楼,经江陵、三峡到达白帝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仙李白

李白的运气太好了,正值朝廷因关中遭遇旱灾而宣布大赦天下,犯了死罪的人改为流放,被判流放的人直接释放,李白因此获救,心情大好的李白立即挥笔写下一首诗,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几年以后,李白就去世了,那么问题来了,永王李璘在江淮作乱,李白为何参与?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李白被李璘胁迫

苏轼《李太白碑阴记》: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王李璘

苏轼、曾巩及后世不少文人认为李白是被李璘胁迫的,苏轼认为李白能够识别郭子仪这样的人杰,怎么会不知道李璘不能成事,他认为李白是被李璘胁迫的。

曾巩也认为李白是受李璘胁迫的,当时李璘节度东南,李白在庐山隐居,李璘胁迫李白进入自己的幕府,以出谋划策。

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

从李白自己的作品也能看出李白承认自己是被胁迫的,这篇文章是李白在获”附逆“罪后,替中丞宋若思写的一篇把自己推荐给唐肃宗的文章,在文章中李白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当时在庐山隐居,受到永王李璘胁迫,而跟着到了彭泽。

李白在《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也说了自己被胁迫,其中有“空名適自误,迫胁上楼船”的诗句,李白在《与贾少公书》有“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一行,前观进退”的诗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自己也说是被胁迫的

意思是说:永王李璘三次派人以文书征聘,情深意重,难以推辞,只好接受勉励,前去看个究竟。一介书生,既不能挽狂澜于已倒,又不能推盛情于难却,就这样离开庐山参加了李璘幕府。

二、李白是自愿加入李璘幕府的

李白一直就有从政的想法,这在他的无数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将进酒》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现在永王李璘给了李白一个机会,而且还是三次派人下聘书,李白能够拒绝吗?

李白在《赠韦秘书之春》这首诗中,将自己比作辅佐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和辅佐汉惠帝刘盈的商山四皓,还发出“我们要先安定天下,功成以后就隐居四海五湖”的感叹,这像是胁迫的吗?当然不像,更的是自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一生是很想做官的

当李白的妻子宗氏阻止李白加入李璘幕府时,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别内赴征三首•其二》来讽刺他的妻子,其中有“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这里引用了战国时期苏秦的一个典故,苏秦在没发达之前,其妻看不起苏秦,等到苏秦佩戴六国相印,功成名就之时,其家人只能仰视。

这说明李白想像苏秦一样出仕,然后去争取功名利禄,如果李白是被胁迫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写诗讽刺自己的妻子。

《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李白进入李璘幕府之后,跟随李璘东征江淮,李白为此写了《永王东巡歌》十一篇,篇篇都是为李璘歌功颂德的。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永王的楼船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的风平浪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进入李璘的幕府有自愿的原因

从这些诗文中怎么也看不出李白有一点受到胁迫的感觉,反而更像是自愿的。李白在《赠钱征君少阳》中有“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的诗句,意思是: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因为晚年才受到朝廷的起用而出仕,在这里李白把自己比作吕尚(姜子牙),想为帝王建功立业的心思昭然若揭,这根本就不是胁迫,而是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