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是难以逾越的高峰,甚至有人将他称为“翰墨帝皇”。书法史上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极少,而在唐代一位与王羲之并驾齐驱的大师诞生了,他就是李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思训碑》引首

李邕,字泰和,唐仪凤三年(678年)生于广陵江都(今扬州)。他少年成名,以豪侠著称,又博览群书,精于翰墨。李家为官宦世家,他受门荫入朝,又因为一笔好字平步青云,因曾担任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文坛翘楚李白、杜甫都希望拜在他的门下,李白还因为未得到他的礼遇,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但李白直到晚年,依然遗憾于未能好好跟随李邕学艺“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邕之所以能与王羲之相提并论,是因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于是“书中龙象”就成了一对固定搭配。象敦厚平和、力有千钧,是龙的“克星”,北大教授李志敏曾趣称“李邕就是王羲之的克星,他突破了羲之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邕之前,书坛学王羲之的人往往继承了他用笔方圆之“姿媚”,久而久之便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而李邕改其纵长内擫为外拓舒展,以豪健之风一转当时风气,唐玄宗、徐浩、颜真卿、苏轼、赵孟頫都受其影响。尤其是赵,他一生取法李邕,“赵楷”就是“李楷”的变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邕的字用笔细腻精准,而且他不仅自己书写还亲自镌刻成碑,这就更加真实可靠了。因此,李邕的字是我们学习正统笔法,进而直追魏晋的捷径。《李思训碑》是其经典作,也被认为是“行书入碑始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也称《云麾将军碑》,是为李思训所写,原碑已失,宋拓本最接近原作,细节极为清晰,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李邕此作与《兰亭序》《圣教序》一脉相通,空中作势、藏锋而入,再调锋、衄搓,裹锋而行,笔笔中锋,点画细润遒劲、婀娜有致,书写迅捷流畅,转折处圆转为主,绞转连带极为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思训碑》何绍基跋文

《李思训碑》结字险而稳,中宫紧实而四面开张,形成一种收放自如、松紧有度的张力感。笔画牵丝引带,连绵呼应,字迹大小错落,结构高低不一,笔势断连有序,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变化,常看常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折装实拍图

如果我们能将这部《李思训碑》的笔画、结字等钻研透彻,晋唐笔法也就掌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节图

而今,我们将《李思训碑》宋拓国图本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我们独家推出一款经折装,并进行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