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语言学习、心理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因此,本学期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携手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杨怡老师,来为咱们的能爸能妈育儿之路支支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怡老师

3-6岁是规则的建立期;6-12岁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可控期。小学也是价值观的建立(真我开始觉醒)。碎片化的时代,会学习比爱学习更重要,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最了解孩子的是家长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手不等于放弃

太多的不允许,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有应激反应,这类孩子会表现得很懂事。但小孩就该有小孩的样子,太懂事的孩子不是好事,情绪积压到一定的时候,会在青春期爆发出来,后果会是一个无比叛逆的青春期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教、塑造孩子精神动力的两个支柱——“过度关注”与“不确定性”

过度关心,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生活中,家长的过度关心尤其表现在学习上,比孩子自己还要急迫。而这种过度关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磨蹭、拖延现象越来越严重。

接受不确定性,欢迎他的到来。只要我们家长全力以赴了,该支持的支持了,孩子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仍有不确定性出现。无论呈现什么状态,我们都做好接受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是成长的阶梯

看见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每一个负面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孩子之间的争吵和打架,了解吵架和打架背后的原因。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家长要有家长的样子。家长不仅要站队,关键是还要站“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题热门榜——-专注力。

专注力三大误区:孩子太小、三分钟热度、越早训练越好。这三点都是专注力的误区,不是直接影响专注力的因素。

影响孩子后天性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1.环境的刺激: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电子产品。

2.睡眠和营养不足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6-12岁的孩子,每天要保证9-12小时睡眠)。

3.心理状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和孩子沟通的窗口和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家长正确的教育认知(保证)

家长榜样作用(动力)。

不能乱给孩子贴标签,父母俩个人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拆台。

家庭教育是爸爸妈妈的合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简单,真诚,勇敢。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先从了解孩子开始,才能教育孩子。

课程的最后,杨老师精准地点评道: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破坏了孩子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