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4日电题:16国媒体走进天山南北 感受真实新疆

新华社记者顾煜

6月15日至23日,来自瑞士、加拿大、瑞典、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16个国家的媒体人赴乌鲁木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等地深入采访,与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多国媒体人在参观、采访后普遍表示,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多彩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新疆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多国媒体人感受到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真理报》主编穆斯塔菲娜·阿尔米拉一眼就找到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商品。“新疆城市的高楼、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新疆的发展非常迅速,当地各族群众和谐共处、生活幸福,大家都在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格鲁吉亚“鲁斯塔维2”电视台记者列瓦兹·迪德别拉什维利与同事不停记录着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内的中欧班列和货运车辆。他说:“近些年,通过中欧班列等方式,新疆与中亚、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新疆的经济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新疆是中国棉花的主要生产区之一,新疆棉花也是多位外国媒体人关注的焦点。在阿克苏地区,他们走进棉农家中、纺织企业生产一线,实地感受棉花种植、纺织产业发展。

“新疆棉花质量好是有目共睹的,而西方国家却炮制所谓的‘强迫劳动’等谎言制裁相关企业。”瑞士独立媒体人娜塔莉·贝内利说,这些西方国家并不真正关心棉花质量或中国棉花企业的劳动者权益,“我甚至难以想象‘强迫劳动’这个谬论从何而来”。

在伊宁市六星街内,多国媒体人走街串巷体验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在新疆,我看到了不同文化、民族和宗教的人们和谐共处。”泰国《曼谷财富商业》杂志经济新闻主编阿迪叻·披帕巴塔马说,“我们还参观了《察布查尔报》,一家用锡伯族文字出版的报纸。”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伊宁市手风琴博物馆、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等地,多国媒体人感受新疆文化的多彩繁荣。

“十二木卡姆让我非常震撼。”观看十二木卡姆演出时,斯里兰卡“经济前瞻”顾问编辑穆罕默德·阿内斯·穆罕默德·希哈尔频频鼓掌,“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被保护得很好,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多国媒体负责人参访了伊宁市陕西大寺、克孜尔千佛洞、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等地,并与宗教人士深入沟通交流。

“新疆在城市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等方面让我印象深刻。”阿曼《观点报》记者费萨尔·赛义德·穆罕默德·马斯欧德·萨阿迪说,“我实地感受了中国政府对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当地清真寺保存完好,设施齐全,这和一些扭曲新疆实情的报道截然不同。”

随着新疆之行结束,不少外国媒体人心中的疑问找到了答案。瑞典《新闻之声》主编托比杨·萨瑟松表示,他过去想象中的新疆是贫穷落后的,“来过以后才知道,实际情况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我最初是从西方媒体的一些负面报道中认识新疆的。但通过这次实地采访,许多报道中的指控和谎言不攻自破。”来自加拿大的“加拿大档案”创办人及主编艾登·约拿说,“我始终相信眼见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