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是国内仅次于长江水系的第二大水系,年径流量约为3300多亿立方米,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如此丰富的水资源,自然孕育了数不胜数的鱼类。

据不完全统计,珠江流域的鱼类约有680余种,包括淡水鱼类479种、河口鱼类(可以生活在淡水河咸水种,常见于江河入海口)134种,以及外类鱼类大约23种。比如大头鲤、花鳗鲡、广东鲂、赤眼鳟、鲮鱼、餐条、黄骨鱼、鲚鱼、黄尾鲴等常见的鱼类。

在这么多鱼类当中,广泛流传着四种“河鲜”,有人也叫“四大名鱼”,它们是广东老饕的最爱,在以“吃”文明的广东,可以就地取材,随便到附近河流中打捞几条河鲜,再加上粤菜师傅的精心制作,就能征服不少人的味蕾。

那么,珠江的四大“河鲜”,究竟是哪四种鱼类呢?按照当地人的叫法,珠江的四大鱼分别为:鲈、嘉、鳜、魽,听完这四个字,“嘉”和“魽”有两个字外地的网友可能会一脸懵,这些字里面,有的包含当地的方言,一般人很难听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把这四个字翻译过来,意思就很明了了。它们分别是:鲈鱼、卷口鱼、鳜鱼和斑鳠。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四大“河鲜”,它们的名声虽然和长江“三鲜”不能相比,但可望而不可及的“刀鱼”“鲥鱼”“河豚”,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大部分人只是听过,可能压根见都没见到过一次。

珠江水系的四大“河鲜”就不同了,它们可都是老饕们的最爱。

1、珠江花鲈

鲈鱼好吃,这个大家都知道。但珠江的花鲈和普通的鲈鱼有所不同,它们生活在淡咸水水域,平时的时候通过洄游进入珠江当中,到了越冬的时候会返回大海。花鲈鱼个体大,体侧稍高且扁,腹部较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期的体色渐变为黄褐色,繁殖期时体色更加鲜艳,鳃盖和鳍基呈橘红色。

珠江鲈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成分,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正因为如此,珠江的鲈鱼很受欢迎,清蒸鲈鱼是不少广东人下馆子的一道必点名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钓鱼爱好者来说,鲈鱼自然也是最爱,这种鱼吃食凶猛,钓起来也十分过瘾。如果有幸能钓获一条5斤以上的花鲈,那简直就是赚大了。

2、珠江卷口鱼

卷口鱼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顾名思义,这种鱼的嘴巴比较有特色,是有点朝下“弯”的形状,再加上它们长了两条看起来有些猥琐的胡子,也被称之为“老鼠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卷口鱼其貌不扬,但它们可是美味,含脂量很高。这与卷口鱼生存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喜欢生活于河床宽阔、流速大、江中多深潭、水质清澈的石底深水河段以及通泉水的石洞中。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鱼,一是体内没有腥味,二是比较干净、肉质劲道。它们每天都要在急流中做剧烈运动,自然练就了一身好肌肉。卷口鱼个体通常不大,最大可以长到2斤左右。

3、珠江鳜鱼

鳜鱼很常见,桃花流水鳜鱼肥,指的是新安江的“桃花鳜”,十分著名。不过珠江水系的鳜鱼也不差,珠江水系流经范围广,它不仅仅是代指珠江三角洲,包括广西、贵州等不少地方都属于珠江流域,各种地貌都有,尤其是溪流中出产的鳜鱼,实属上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鳜鱼也是广东老饕们餐桌上的常见菜,北方地区有臭鳜鱼,南方则有碧绿鳜鱼卷!说到这里不少人该流口水了吧。

4、珠江斑鳠

最后这种鱼有点特殊,想必广东、广西一带的老饕们都听过,它就是斑鳠,它们的身上长有不少星星点点的黑斑,像是芝麻粒,又称芝麻剑,在广东一些地方的方言中被称为“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麻剑也生活在溪流中,以珠江水系上游的红水河较为常见,以味美著称,也被列为珠江四大“河鲜”之首,由于过于鲜美,而且价格很高,甚至一度被炒到200元一斤,它们成为捕捞者最青睐的目标,一些人为了捕捞芝麻剑,甚至把自己全副武装成“潜水员”,潜入水底去捕捉它们;还有一些人通过下“排钩”的方式,去钓捕它们,直接导致芝麻剑濒危。

在2021年2月份,芝麻剑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名录当中。至此,这种被吃成“保护鱼类”的河鲜,暂时要告别一些人的餐桌。不知道广东的老饕们,是不是觉得有些遗憾。其实,拒绝食用这些野生“河鲜”,也是对它们野外种群的保护,老饕们也要自觉做出一点贡献。

垂钓爱好者们也要辨别清楚这种鱼类,野外钓获的时候,千万别再把它们当成是叉尾鮰鱼了,它可是名副其实的“牢底坐穿鱼”,不小心钓到之后一定要记得尽快放生。

好消息是芝麻剑已经人工养殖成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相信它们有一天终会回归。

以上就是珠江水系四大“河鲜”,不知道广东的老饕们,是否都尝过呢?不过,最后一种已经被吃成了“保护鱼类”,大家可要注意忌口哦!如果知道它们是“野生”的,大家一定要抵挡住诱惑,拒绝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