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检测、测试、试点示范是产品上市或者场景推广前尤为重要的“通关”环节,既是对产品质量最为严格的一道把关,更是对市场前景的一道全方位“测试”。大力引入、建设各类测试基地、测试中心、示范场景,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的重要途径。
本报将开设“测探高质量 试出新未来”栏目,聚焦落户在成都的测试基地、测试中心、示范场景,记者以“探访者”的角色,深入现场,以视频记录、图片采集等方式,一线直击车路协同、无人机、智能网络汽车、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测试”过程,从测试示范这个切面,展示成都为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配套服务的不懈努力,以及盘活市场的“金点子”,推动经济的“好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辆在“智慧的路”上驰骋,通过精准测算车速,实现在“绿波带”上畅行;“聪明车”实现自动驾驶,载着乘客前往目的地;灵活智能的无人配送车助力快递运输,往返于快递网点和驿站之间……“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的画面即将在现实中上演。

这样的车路协同示范场景就在成都市锦江区锦江大道。车路协同场景是怎样打造的?“聪明的车”如何通“智慧的路”?如何让车和路实现“1+1>2”?近日,记者来到全市首个车路协同场景示范段锦江大道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路云一体化

“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协同发展

在白鹭湾科技生态园展示厅,记者看到了现场展示的车路协同场景沙盘。“什么是车路协同?”面对记者的疑惑,锦江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韩俊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交互。

韩俊进一步解释道,“如今的单车智能感知存在局限性,例如视觉盲区、雨雪雾天气覆盖设备的恶劣环境,它的‘聪明’就施展不开,如果给车和路装上‘眼睛’和‘嘴巴’,让路和车互通消息,那么上述情况就可以避免,还能为我们的出行提供极大的方便。”

那如何让车和路实现互通消息呢?“不仅车认路,也要路认车。”韩俊介绍,“车路协同,要将车辆、道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连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实现智慧出行。这就是我们正在探索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俊用手指向了沙盘中电线杆上的摄像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路侧设备。”韩俊告诉记者,道路上的路灯杆上会安装各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通过安装在路上的先进感知设备“告诉”你的车前面通过道路及周边的情况,路侧设施的加持,不仅可以很好地辅助自动驾驶,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实时交通信息,还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车辆加速通过前方的绿灯并保持速度,后面路口就可以一路绿灯;前方位置有车祸,建议绕行,使用这项技术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既安全又节约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示范场景今年底初步呈现

3年内扩展到全域292公里道路

“目前,试点项目正在打造中,将于今年底初步呈现!”据韩俊介绍,首个试点项目锦江大道车路协同试点全线起于永安桥,止于驿都大道,同时加上白鹭湾科技生态园环线道路,即锦阳大道、锦丰一路、锦逸路及南向规划道路,构成的“中”字形示范道路,总共13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将采用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对“中”字形示范道路及高速路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构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综合的站、强大的云”,打造全国首个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相融合的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全路况示范区,全面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公交车和特种车辆的全场景体验。

不止于示范试点,锦江区“车路协同”还有更大的布局场景应用方面,锦江区计划3年内完成全域主要路口智能化升级改造,并扩展到锦江区全域292公里道路。目前,锦江区已完成样板场景的云控平台、高清地图、部分路侧设备、云资源部署等数字底座建设,并完成《锦江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和场景三年规划(2024-2026年)》编制,融入成都市申请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示范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实现‘车路协同’的关键是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据锦江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于轩介绍,产业布局方面,锦江区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形成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目前,智网睿行、华润数科等10余家企业已落地锦江。同步推动全域低速无人车的路权支撑计划和车联网区域规模化部署规划,锦江区主要居民社区将会很快看到无人驾驶的清扫车、配送车上路,方便市民生活。

于轩表示,未来,锦江区还将携手中国联通、蜀道集团、华为公司、华润数科、中信科智联、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建设智能网联研究院,以及相关重点联合实验室,构建通感一体化全系智能网联环境,建成超大规模中心城市集研发、测试、运营产业生态为一体的自动驾驶示范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路协同向“车路云一体化”迈进

在车路协同的基础上,锦江区正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平台之间的全面连接和智能化服务,进行进一步的“车路云一体化”探索。

今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从2024年至2026年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有必要通过“车端、路端、云端”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加快建设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促进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

“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已在全国各地的推进速度加快,北京、宁波、鄂尔多斯等城市相继宣布启动了类似项目。典型的如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路端改造主要集中在经开区1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到今年年中则是进一步覆盖通州和顺义。近日,重庆市首批车路云协同智能驾驶小车也正式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投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粟新林 李柯雨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钟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