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6月28日讯(记者 黄心怡)当下,云计算产业正面临一场由大模型技术引领的变革。大模型有望带动云上AI算力的急剧增长,为云厂商带来新的机遇。

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中,百度、阿里等国内云计算厂商都重点提及生成式AI带来的机遇。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认为,大模型将驱动云计算的创新,并重塑云计算的产业格局,在驱动了底层IT基础设施的重构,也带来了上层应用开发模式的变革。”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企业战略总经理Ishit Vachhrajani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透露,生成式AI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已经是价值几十亿美元的业务,Amazon Bedrock生成式AI托管服务在全球拥有超1万名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正落地现实生活

人工智能并非一个新名词,其技术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起落,当前已处于第三次浪潮之中。有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高潮期,暂时还没有看到“落”的迹象。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医疗,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客服,这波由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引领的浪潮,正不断拓展新的应用空间。

Ishit Vachhrajani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在过去一年半,医药、航空、体育等领域都在探索生成式AI,用于业务转型。

比如,全球医药公司默克公司通过生成式AI提高生产制造的运营效率,从而把次品率降低了一半;达美航空使用生成式AI来帮助客户获得想要的航旅信息,提供更换座位、订餐等自助式的服务;美国高尔夫巡回赛通过生成式AI来生成赛事亮点,以提升观赛体验。

一些企业已超越了早期人工智能的对话式界面,把生成式AI深入融合到业务应用中,并获得了一些切实的商业益处。从全球来看,像制造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物流等,都看到了生成式AI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有一些产业,已经处于生成式AI采纳的前沿阵地。“Ishit称。

面对生成式AI的巨大变革,Ishit建议企业,首先一定要聚焦到真正会对业务造成影响的核心问题之上,为客户解决问题;其二,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企业要弥补人才短板。如果真正想利用技术发挥其潜力,整个企业团队都需进行技术的培训

▍生成式AI为云计算带来新增量

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阿里、百度均提及了生成式AI对收入增长带来的正面影响。其中,百度智能云收入为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其中生成式AI带来的收入占比6.9%。测算下来,百度的生成式AI一季度收入约为3.24亿元。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则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云业务将恢复双位数增长,而收入增长主要来自AI新产品的驱动。

在全球市场,生成式AI同样促进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业务增长。Ishit透露,从过去一些季度财报来看,生成式AI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已经是价值几十亿美元的业务

其中,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客户已达10万,一年多前发布的Amazon Bedrock生成式AI托管服务在全球也拥有超1万名用户

Ishit Vachhrajani称,生成式AI为云计算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量。没有云作为基础底座,生成式AI很难获得直接采用。“以前一直没有上云的客户,现在都突然希望上云,因为要使用生成式AI。正是有了生成式的AI,促使一些客户开始启动上云之路,也有不少传统的这个大企业,一开始不想上云,但是现在有了生成式AI,他们又回到要上云的思考路径。

生成式AI对于云厂商来说是一种顺风车。”Ishit分析,“生成式AI会让更多的企业考虑来上云,带来大量新的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会在云上构建业务。另外,也会带来大量的数据上云。云计算的可伸缩性、安全性、可用性,能让用户更好地在业务中应用生成式AI。”

不过,《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的一些头部客户依然更倾向于本地化部署,也因此催生了大模型一体机等市场空间,以满足相应的需求。

对此,Ishit认为,无论是采用一体机还是软硬分开的模式,真正的关键仍在于企业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应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自身最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