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6月24日,德州市召开“走在前 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德州市服务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德州市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深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切实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聚焦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动工业立市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跃升。将天衢新区作为德州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阵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依托“有研系”开展优势产业招商,全力打造国家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持续强化“一县一区”“一部门一重点”对接机制,开展多领域合作,构建“一区引领(天衢新区)、多点支撑(各高新区及省级开发区)、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力争全年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跃升。积极引进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争取实现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等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合作,多方式组建创新联合体、研究院、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同京津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引进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借力北京高端科创优势,全力打造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德州企业创新能力;发挥德州资源要素优势,全力打造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内外联动、互促互济的科创转化“双中心”。力争全年新增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60家以上,引进高校院所专家人才100人以上,落地人才项目20个以上,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新增企业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

聚焦加快市场融入,推动农业大市向食品名市跃升。积极推进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不断放大“吨半粮”创建成效,守牢“粮袋子”。将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食谷”,推进研发孵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吸引更多具有明显带动效应的高质量项目落地园区,建设全国知名预制菜基地。加大“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在京津地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力争全年新增规上食品加工企业2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0个以上。

聚焦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推动劳动力输送基地向区域性人才中心跃升。实施“百企对接京津冀百校”专项行动,落实“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举办中国·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分赛、德州籍在京人才恳谈会等品牌活动。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和人才交流,力争新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家以上、培育规上机构10家以上。通过“输”“引”并重,柔性引进一批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

同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积极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