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联合国军”反击最先在西线展开。

1951年5月20日,美军第1军指挥第1骑兵师、第25师和英军第29旅,第9军指挥第24师,开始向议政府、清平川一线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所面对的,是杨得志指挥的第19兵团(包括归该兵团指挥的人民军第1军团)。

1、19兵团第二阶段的进攻

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第19兵团主要担负佯动和钳制任务。作战行动发起前,兵团各部队积极求战,纷纷提出要向当面之敌纵深实施“大插”,以求更多地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弥补第一阶段作战歼敌不多的缺憾。

杨得志等兵团领导人认为,这一阶段,本兵团任务是将西线美、英、韩、土军10余个师(旅)紧紧抓住不使其东援,虽然应该实施“全部积极进攻手段”,但由于“敌兵力集中,地形上有汉江阻碍,大插是不利的,不仅不易奏效,相反可能会招致损失”。

因此,兵团对各军行动规模和攻击目标都作了限制,要求每个军各选择1~2个目标(每个目标1个营左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2~4个营(人民军第1军团歼敌1~3个营)即可。

只有当敌军全线溃退时,才可以伺机向南猛插,渡过北汉江,向原州、杨平、水原、仁川、汉城方向发展进攻。

根据以上部署,第63、第64军共4个师兵力,于16日分别向高阳、道峰里、退溪院里、金谷里、磨石隅里、清平川、上泉里之敌展开攻击,于第二天相继攻占上述各地。

第63军还乘胜发起追击,于18日凌晨强行突破北汉江,继续向南发展,该军第187师越过洪川江,一直向南前推到通方山、凤尾山一线。

第63军军长傅崇碧并不满足于这个战果,认为当时“用兵上缺乏雄心,总有怕吃亏的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西线钳制作战取得一定进展,并一度出现新的歼敌机会时(第187师突破洪川江后,包围了敌军1个团,志司曾电令第63军将其全部歼灭),“联合国军”反攻就拉开了帷幕。

2、19兵团撤退的难处

5月21日晚,第19兵团接到志司(联司)关于结束战役,主力向北转移休整的电令后,于22日8时30分致电所属各军,对下一步行动作出部署:

奉志司廿一日十六时命令,我决以六十五军于议政府、清平川至涟川、文岩里(以南)地区选有利地形,采运动防御,节节抗敌,以利主力休整;抗击到涟川地区后,拟转至友味里东西地区休整。
六十四军至市边里、垦山以南渭川里、九化里地区休整,以石村里、化藏洞(均含)一线与人民军第一军团分界。
六十三军至玉洞以南溯宁、铁原、文岩里、涟川以北地区休整,并以一部接六十五军于汶山、坡州里、武建里以东以南地区阻敌外,主力进至开城地区休整。
各部应于廿三日晚转动,兵〔团〕直(指)以三日行程进至友味里地区(具体位置另报)。

电报发出后,杨得志觉得还需要对战役全局情况作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弄清楚志司打算将最后抵抗线划在什么位置,以便使本兵团的行动更加符合上级的意图。

于是,他与李志民、郑维山联名发电请示志司:此次转移的最后抵抗线如何划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司当即回电,不仅明确了最后抵抗线的位置,而且通报了当前敌军动向,并对第19兵团完成再战准备的时限提出要求。

此电明确:

这次北移的最后抵抗线,同时也是下次战役的进攻发起线,与第五次战役开始时的阵地线大致在同一位置。

这就是说,经过第五次战役两个阶段作战,打了整整1个月,又要退到原来的进攻出发阵地上。

根据志司意图,杨得志决定:

以第65军垫后,在议政府、清平川至涟川、文岩里(以南)地区,选择有利地形,采取运动防御方式,争取以15~20天时间,节节抗敌至涟川地区。

22日晚,兵团主力开始北移,但很快就暴露出情况不明、计划不周、协同不好的问题。

据傅崇碧事后回忆,他所指挥的第63军转移并不是根据兵团命令,而是根据下面部队报告得知战场情况发生变化后,由军自行决定的。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天,他先是接到军左翼第189师报告,说俘虏供称,美军第9军正在向侧后迂回,企图切断本军在北汉江以南的退路;接着又接到军右翼第188师报告,说右邻的第64军部队已先行撤走,自汉城出动的美军部队正向该师阵地发起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查第64军战史资料,相关的记述是:

该军曾思玉军长于18日黄昏就接到了兵团首长关于“放弃反击计划,部队撤出战斗”的电话指示。

3、傅崇碧的“速度”

第64军和第63军两军在战场上互为犄角。任何一方后撤,都会造成另一方的翼侧暴露。

傅崇碧闻讯大为吃惊,立即召开军党委紧急会议,讨论是战是撤。

大家意见不一,有人主张要向志司和兵团请示,得到批准后才能撤退。

傅崇碧认为战场情况变化急剧,若走正常程序,逐级请示并获批准后再行动,势必贻误时机。他拍板决定:“撤!责任由我负。”

会后,傅崇碧亲自打电话给突在最前面的第187师师长徐信:迅速从原路回撤,越快越好;俘虏做好工作后立即释放;第189师先过江,然后在江北掩护第187师过江。

傅崇碧还说,他本人将亲自在北汉江徒涉场等候第187师归来。

可见,第63军的后撤,是在与兵团失去联络的情况下自行组织实施的。

单就这一行动本身看,该军对情况变化反应快捷灵敏,使所属部队得以在危险降临之前全身而退,但从全局上看,该军过快北移势必造成第19兵团和第3兵团之间的合部出现一个大的空隙,把左邻第60军的翼侧暴露出来,使该部有被敌从侧后迂回包围的危险。

直到将部队全部撤到北汉江以北,第63军也未能与兵团取得联系。

这期间,只接到志司电报,称春川已被敌占领,汉城之敌已开始北进;并告:如你军炮兵回撤有困难,可将车、炮炸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撤过程中,傅崇碧率军部路过机山里,得知兵团指挥部在此驻过,便派人过去联系,但那里已空无一人,只看到一大锅饭还冒着热气。大家饥肠辘辘,把饭拾出来吃。不料美军坦克轰响着开了过来,相距不过几百米。军警卫营就地展开,掩护军部撤离。傅崇碧一行匆忙跳进一条齐腰深的水沟里跑了出来,得以脱离险境。

这段插曲,反映了当时的情势是何等的危险和混乱。

4、65军未能完成的阻击任务

第19兵团后撤阶段武器装备方面的损失,也反映了这一混乱状况。

据统计,在后撤过程中,该兵团总共损坏、遗失轻重机枪400多挺、冲锋枪1500余支,数目相当惊人。

事后,杨得志批评说:

转移过程中出了很多问题,该快走的未快走,该慢走的倒是走得很快,造成了遗失武器、粮弹物资的损失及不必要的混乱现象,当时如能坚决阻击,争取更多时间,则对东线影响更好。

他不无痛惜地指出:

对敌估计不足,兵团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虽看到敌已反击,但估计不会这样猛,开始转移后,各军师都在运动,兵团因电台步行,两天未联络通。可以提前进入集结位置的部队,也未提前(因顾虑自带伤员又很疲劳)。未令六十三军留部队阻击敌人,等待三兵团接防,使敌能乘我两兵团之间空隙猖狂北犯。这是血的教训。

第19兵团转移初期出现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第65军阻击没有打好,未能坚持到规定的时限。

在第19兵团转移部署中,第65军被赋予掩护任务。该军依令展开防御,先在京谷里、加郎山、跨岩岭、云岳山等地与进攻之敌展开激战。

从当时战报看,掩护部队打得还是很顽强的。如跨岩岭阻击战,第577团九连打得只剩9人,仍像钢钉般钉在阵地上,被誉为“跨岩岭上的钢钉”。

但是,该军部队终究还是未能顶住美军的凶猛攻势。24日晚,军主力被迫后退至磨叉山、逍遥山、钟悬山、佛舞山一线;26日晚,又后退到汉滩川以北、涟川以南地区一这已是该军受领的阻敌15~20天任务的底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批评道:

六十五军执行阻击任务不够坚决,也不沉着。原令其在涟川以南地区阻击十五至二十天,结果仅四天就将敌放到涟川附近。当时正面敌仅骑一师,兵力并不大,直到六十三军进入阵地后,美二十五师、美三师、加拿大旅、伪九师才陆续增加。如打的坚决,是不会撤得这样快的。

不过,对第65军此后的表现,杨得志还是给予了肯定,指出:“该锋枪1500余支,数目相当惊人。

事后,杨得志批评说:

转移过程中出了很多问题,该快走的未快走,该慢走的倒是走得很快,造成了遗失武器、粮弹物资的损失及不必要的混乱现象,当时如能坚决阻击,争取更多时间,则对东线影响更好。

他不无痛惜地指出:

对敌估计不足,兵团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虽看到敌已反击,但估计不会这样猛,开始转移后,各军师都在运动,兵团因电台步行,两天未联络通。可以提前进入集结位置的部队,也未提前(因顾虑自带伤员又很疲劳)。未令六十三军留部队阻击敌人,等待三兵团接防,使敌能乘我两兵团之间空隙猖狂北犯。

这是血的教训,第19兵团转移初期出现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第65军阻击没有打好,未能坚持到规定的时限。

在第19兵团转移部署中,第65军被赋予掩护任务。该军依令展开防御,先在京谷里、加郎山、跨岩岭、云岳山等地与进攻之敌展开激战。

从当时战报看,掩护部队打得还是很顽强的。如跨岩岭阻击战,第577团九连打得只剩9人,仍像钢钉般钉在阵地上,被誉为“跨岩岭上的钢钉”。

但是,该军部队终究还是未能顶住美军的凶猛攻势。24日晚,军主力被迫后退至磨叉山、逍遥山、钟悬山、佛舞山一线;26日晚,又后退到汉滩川以北、涟川以南地区一这已是该军受领的阻敌15~20天任务的底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批评道:

六十五军执行阻击任务不够坚决,也不沉着。原令其在涟川以南地区阻击十五至二十天,结果仅四天就将敌放到涟川附近。当时正面敌仅骑一师,兵力并不大,直到六十三军进入阵地后,美二十五师、美三师、加拿大旅、伪九师才陆续增加。如打的坚决,是不会撤得这样快的。

不过,对第65军此后的表现,杨得志还是给予了肯定,指出:

“该军接到志司、兵团批评指示后,在涟川地区挺了五天,起的作用很大。”

第65军初期打阻击受挫,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是与友邻的协同没有搞好。该军右邻为人民军第1军团,该军团在高阳地区面对韩军第1师反扑,23日晚阵地即被突破,全军团被迫退至临津江以北汶山至高浪浦里一线。

第65军防线右翼因此暴露,不得不收缩后退,致使原定15~20天的阻击任务,实际上只顶了4天。

5、被“一分为三”的60军

中线是“联合国军”投入重兵实施反攻的重要方向。

在这里,王近山指挥的第3兵团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局面。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第3兵团担负割裂美军和韩军之间联系,阻击美军东援,保障东线第9兵团翼侧安全的任务。

这一阶段,该兵团所属的第12军转隶给第9兵团,归宋时轮、陶勇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39军(欠1个师)也划入第3兵团作战序列,担负掩护主力展开的任务,任务完成后集结于春川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

第3兵团该阶段进攻正面,自楸谷里至品杰里,宽不到40公里。第15军在左,第60军在右。攻击发起后,第15军在大水洞地区与敌激战两天两夜,将美军第2师第38团团部及第1、第2营大部歼灭,之后前进受阻,未能完成割裂任务。

第60军的境况更为尴尬。

攻击发起后不久,第3兵团重新调整第60军兵力配置,将该军分为三块使用。

第179、第181师作为兵团机动力量,东进至五老里、品安里、清平里、富昌里一带待机,随后又分别配属给第15军和第12军。

这样一来,第60军正面只剩下第180师一个师继续担负牵制美军第7师的任务。

起初几天,作战还算顺利。第180师于攻击发起当夜攻占了汗谷、塔洞、鸠岩里一线,3天后推进至洪川江以北法所里地区。

该师第538团三营一次战斗便击毁美军坦克7辆,志司还为此专门发电询问该师打坦克经验。查第3兵团第二阶段歼敌缴获统计表,全兵团击毁敌坦克数也就是7辆,全都是这个营的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常规,在一次作战中,将一个建制军的3个师分别置于3个不同建制的军的指挥之下,这种做法是有弊端的。已被一分为三的第60军,当第二阶段作战结束时受领新的任务时,面对的困难是很大的。

5月22日7时,第3兵团下达下一步行动部署令,按此部署,第60军受领的任务是为兵团主力转移垫后,布防地区在加平、春川一线,主要依托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敌。

6、60军何以孤军作战?

第12军、第15军各以1个团于现地掩护伤员转移,第15军所留部队在加里山地区坚持至25日,待第9兵团第27军部队接替后,再开往集结地区。

这个部署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第12军行动的安排。

第二阶段作战发起前,志司已确定第12军归第9兵团宋时轮、陶勇指挥。

该阶段作战结束后,该军何时归还第3兵团建制,志司21日16时电令里并未加以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第3兵团即越过宋、陶而直接对第12军行动作出部署,有超出指挥范围之嫌。

后面还要提到,这时第9兵团也对第12军行动作出部署,令该军派一部兵力控制长水院、自隐里以南一线,掩护主力脱离战场,至26日晚自动撤离归建。这与第3兵团对第12军的安排显然是不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志司21日16时部署电中明确要求“各部统可于廿三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动”,但第3兵团部署电却规定“各部统于今(廿二)日晚开始行动”,行动时间提前了一天。

这一天的提前量非同小可,它对于此后战局的发展,特别是对第60军及第180师的命运,产生了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日黄昏,作为第3兵团预备队的第39军依令提前向北转移。第39军当时位于春川地区,恰在第60军预定布防地区的正后方。第3兵团之所以让第39军先走,其初衷大概是想让它与东线其他各军在回撤过程中错开时间,避免届时道路狭窄发生拥挤。

然而,在运动防御中,部队转移通常采取交替掩护、逐次后移的方式,其顺序一般是位于前方的一线部队先撤,二线部队在其后适当位置占领阵地作为接应;待一线部队撤到下一防御地带并占领新的阵地后,二线部队再走。

而第3兵团这次转移部署却打破了这一顺序,让处于二线的第39军先走,这就使位于一线的第60军身后留下一大片空白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当第60军部队完成掩护任务回撤时,身后将没有任何可在纵深为己方提供掩护的友军力量了。此时的60军手上只剩下180师可以使用,陷入死地自然是在所难免!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