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园科技节上,师生们制作班船。 受访者供图

案 例

鸭子与纸船共游“好奇湖”,脑洞大开的“好奇吉尼斯”,孵化小鸡、放飞航模、机器人竞逐的每周“好奇时刻”——好奇,是东莞松山湖第二小学的关键词;培养好奇心,是该校开展科学教育的灵魂。从朴素的好奇心出发,学生们勤观察、敢实验、多动手,踏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

东莞松山湖第二小学依托广州智慧阳光评价体系的先进理念,将科学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多样化学习场景和科技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们以好奇心为驱动,探索科学的奥秘。

打造科学探索的乐园

走进松山湖二小,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校园和科技感满满的教学设施。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研究氛围的学习环境。

学校拥有多种功能室,如科学探究教室、STEM中心、AI智创中心、木工坊、烘焙坊等。每个功能室配备了相应的科学探究仪器,集科普教育、科技展示和互动体验于一体。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直观感受科学魅力。

在《飞机的起飞原理》一课中,科学老师使用专业的管道状设备模拟风洞实验。学生们可以透过设备两侧的透明挡板,近距离观察到“气流是如何流经机翼?”“机翼上下的气流速度又有何不同?”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提高了知识的可视化程度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更好地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脑洞大开的“好奇吉尼斯”

“缺乏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最普遍的挑战。”这是学校科学老师们的课堂共识。针对这一现象,松山湖二小开展了数学科技节,让孩子们尽情展示个人特色和创新能力,放飞想象力的翅膀;也用“好奇时刻”和“社团课程”,去发现、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在“好奇吉尼斯”中,学生们自己提名项目,报名参赛,涌现出千奇百怪的“吉尼斯赛道”。脑洞大开的有劈叉时长、纸飞机航程、背诵圆周率位数……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其中,“制作班船”要求全班师生合作制作一艘船,船上坐一个人,从好奇湖一头划到另一头。在展示日,各种造型、各种动力、各种材料的班船齐上阵,各领风骚。一艘艘班船,承载着孩子们的创意、合作和动手能力,漂到终点。

学生们的班船设计成为全场焦点。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2个科技社团,横跨机器人、木工、考古、生物等领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在生命课程中,孩子们设计孵化箱,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观察小鸡从诞生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四年(1)班的李一诺同学说:“我们特别期待这个课程,早早就准备好孵化箱的材料,要铺干草丝,放半杯水,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我一直在想小鸡孵出来的时候,最先钻出来的是头还是尾呢?”

倒逼老师去反思“唯知识和分数论”

松山湖二小的科学教育实践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让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中,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系统在评价科学教育效果、厘清传统认知误区中起重要作用。

学校科学老师陈老师强调,智慧阳光评价倒逼老师去反思教学中的“唯知识和分数论”,让老师从评价标准维度出发,去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从生硬的背记知识,转向解决情境下的问题。教育不能只训练孩子们成为“操作工”,要让他们成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有创造、创新精神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