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因为邻里田地的事情,伤了兄弟叔伯的感情,谢谢这么多部门联合调解,我们翻篇了。”

近日,在信宜市朱砂镇琶垌村委会,村民罗大与罗二等人签下调解协议书后,双方握手言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罗大与罗二是同村同族兄弟,十几年前曾因建造房屋需要置换田地,双方已对置换后的田地进行各自处置。置换两年后,罗二反悔,并在罗大已处理好的置换田地上种植树苗,双方由此积怨。

十几年来,双方始终僵持不下,甚至在对方通行道路设置障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罗二及其儿子在冲动之下,对罗大的家人造成轻伤二级伤害,被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并准备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其间,罗大以恢复原状纠纷为由诉至法院,后因未能举证证明置换土地的协议内容而被驳回诉讼请求。

虽然这起民事纠纷案件办结了,但信宜法院朱砂法庭庭长欧宁意识到背后隐藏的矛盾风险仍未消除。要从根源上化解这起由置换田地引发“民转刑”的相邻“连环纠纷”,解开涉案两家人的“心结”,最好的办法是发挥“1+6+N”多元共治机制的一揽子调处作用。

朱砂法庭与琶垌村委会共同向朱砂镇综治中心上报案情,请求协助。朱砂镇综治中心迅速组织法庭、司法所、综治办、村委会等成立联调小组,从各方诉求着手开展调解工作。

经梳理分析,联调小组一致认为,矛盾根源在于置换土地的界至。围绕这个“牛鼻子”,小组成员紧密配合、分工协作,由综治办召集矛盾双方进行多次劝解,朱砂法庭提供法律意见,司法所进行释法说理,村委会稳控各方情绪,引导矛盾双方正确认识相邻关系恶化造成的弊端,并适时以案释法,给出相应调解方案以供参考。

对置换土地界至问题,在双方同意及各方共同见证下,由村委会联系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测绘。

5月29日,从下午两点多开始,琶垌村委会里便密密麻麻坐满了人,双方当事人根据联调小组提出的调解方案,不断进行协商。

直至晚上八点多,灯火明亮的村委会里传来激动人心的话语:“好,就这么办!”终于,双方当事人同意以第三方公司的测绘结果为准,达成置换共识并签订调解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罗二及其家人对罗大家人的损失作出赔偿并当场支付完毕,罗大家人当场出具谅解书,请求对罗二等人的故意伤害行为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

至此,这起缠绕同族兄弟十几年的“顽疾”得到圆满化解,罗大、罗二两家人终于放下心中的隔阂,重建起和平沟通的桥梁。

看到当事人向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参与现场调解的朱砂法庭法官助理罗来生颇为感慨:“六个多小时的联调换来了多年积怨的化解,值得!”

这是信宜法院坚持贯彻“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实践成果。近年来,信宜法院积极创新基层联调共治的“枫桥经验”,如探索“法院+人社+工会”诉前化解劳资纠纷路径,出台《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实现近两年新收案件数持续同比下降,2023年辖区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6.38%,2024年1月至5月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2.2%。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