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继承人对于每一个皇帝而言,似乎都是相当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并且越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继承人问题的选择上,就往往越容易犯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不是犯错,只是有太多的不得已。

比如说在曹操选定继承人时,当长子曹昂外战死之后,在剩下的几个儿子中,其实曹操最为欣赏的是曹植,他曾经如此评价曹植,最可定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最终曹植一生郁郁不得志,而继承了曹魏江山的是曹丕,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可定大事

历史总是有着无数的遗憾,而对于曹操甚至整个曹魏政权而言,最大的遗憾应该就是,在宛城之战中一时没管住自己下半身的曹操,坑死了最合适的继承人长子曹昂。

长子的英年早逝,对于曹操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可是抹干眼泪之后,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往前走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曹昂之后,围绕着继承人的问题,曹操和他的手下都头疼不已,并为此相互站队,相互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曹操生前,有能力竞选继承人的儿子主要有以下几位: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至于后世津津乐道的神童曹冲,因为不是卞夫人所生,非嫡子的缘故,所以上台的概率其实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四个儿子中,最先被排除的就是曹雄,原因无他,身体不好,从小就年幼多病,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第二个被排除的是曹彰,原因也挺无奈,曹彰是曹操最为勇武的儿子,并且也确实称得上是战功赫赫,但他的志向是当卫青、霍去病那样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对于治国理政当皇帝,兴趣相当抱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曹操的继承人选择实际上就只有曹丕和曹植两个人。

按照儒家的伦理来看,曹丕作为兄长是最应该享有继承权的,但是曹操却总觉得这个儿子难成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倒是曹植颇有乃父之风!

解释一下,这里的乃父之分,是指曹植的性格和文采,都让曹操颇为满意,至少让曾经的曹操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曹植那是天才,天才到什么地步呢?十多岁时就已经对《诗经》《论语》,以及诸子百家的诸多著作熟读成诵,并且还做到了学以致用,文章写的是文采飞扬,与大人们交谈时也总是常有语出惊人之举,让曹操为之侧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哪个父母不喜欢天才的孩子,曹操也一样。

在性格上,相比于过度端庄重视儒门礼仪的曹丕,曹植那真是性情坦率自然,为人处事不拘俗礼,这真的很对曹操的胃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么一个与自己性情相合的天才儿子,曹操有所偏爱,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当然了,曹操的偏爱可不是溺爱,事实上,从公元206年起,年仅15岁的曹植就已经开始跟着曹操东征西讨了,比如说曹植的《求自试表》《白马篇》就是曹植跟随父亲征讨冀州以及辽东时所作。

另外,在曹操征讨荆州和赤壁之战中,曹植也都跟随在他身边,见证了战争的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并没能够在史书上看到当时的曹植对曹操的用兵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从后来曹操称赞曹植:最可定大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曹操对于曹植的战场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比对曹丕的表现要满意。

另外,在公元211年,当马超起兵叛乱后,刚刚加冠的曹植还主动请缨,跟随曹操平定了关中西凉等地,并因战功获封临淄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以曹植的战功能不能封侯,多少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由此可见,曹植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天才,估摸着是有一定战场能力的。

那么,曹植后来又是如何败给了曹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败在哪?

前面已经讲过了,曹植确实是一位相当优秀的继承人,文采斐然,才高八斗,而且有一定的武略,至少能够获得曹操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看上去,也难怪曹操对这个儿子青睐有加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最后曹植还是没能够真正得到曹操的认可,成为曹魏的接班人,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曹操觉得曹植的屁股歪了。

搞政治的奥秘是什么?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可以拉拢的对象,谁是必须搞死的对手。

在这点上,曹操一直看得很明白,自己真正能够信任的人,只有家族子弟以及那些依靠自己才能够进入官场的寒门子弟,而对于世家大族曹操是且拉且打,绝不真正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办法,由于出身问题,曹操一直不受世家大族的待见,哪怕后来有了汉献帝这个正统,也没能阻止,官渡之战时世家大族疯狂地在曹操背后搞事,逼得曹操和手下的军队不得不以人肉为食!

然而,曹植却没有这个觉悟,当然了,也不能怪他,毕竟在那个时代,能够和曹植这位文学天才谈天说地的,基本上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比如说杨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正史中,杨修都和曹植走得非常近,而这让曹操非常不安

为什么呢?

因为杨修的家族红农杨氏实在太过强悍了,那可是东汉末年唯一一个和袁绍的家族一样都是四世三公的顶尖门阀!并且,弘农杨氏和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也是世代姻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相比于司马懿所在的河内司马氏,弘农杨氏的威胁大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曹植的第一任妻子出生于清河崔氏,这些都让曹操极度不安,他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天下,为这些事家大族作嫁衣。

因此,曹操才会痛下杀手,不仅干掉了杨修,而且还逼着儿媳崔氏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如果只是一时糊涂,那么曹操倒也不是不能给曹植机会,但问题是曹植的自制力实在太差。

混政治的往往是地位越高,脸皮越厚,演技越好,哪怕是装也得装出点模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曹植却完全没这个想法,公元217年,在得知曹操外出后,可能是对老爹心中颇为怨恨的缘故,所以曹植先喝了顿大酒,然后坐着只有曹操才能坐的车马,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放马狂奔。

唉,有点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在脸上,这么没有城府,怎么能混下去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手下有不少大臣都劝曹操,看看袁绍,看看刘表,要不是因为他们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左右摇摆,只怕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被您干掉呀!

最终,曹操还是决定将自己不太喜欢,但至少看着还凑合,没啥大毛病的曹丕立为了继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曹丕上台之后,曹植又如何呢?

郁郁而终

史书和小说里对曹丕的评价都不高,不仅是因为他迫害兄弟,而且还是因为他这个人确实挺小心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于禁,当年于禁先是被关羽打败俘虏,后来又成了东吴的俘虏,可等到这位老将好不容易被放回来,却被曹丕安排到了曹操的墓里去看画。

看什么画呢?关羽水淹七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招确实相当阴损,直接就把于禁给气死了!

讲真的,打了败仗,当俘虏确实丢人,可是这么侮辱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多少就有点过分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被刻薄对待的还有皇族大将曹洪,这位曾几次救过曹操性命的家族长辈,因为以前没有借钱给曹丕,结果就被曹丕记恨不已,多次对其进行打击报复,要不是因为卞太后,估计他的下场和于禁是一个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曹彰,这位曹操最勇武的儿子,在曹操死后前去奔丧结果就莫名其妙地暴毙了!

以上三个都还是跟潮皮没有夺权之争的,尚且都沦落至此,那曹植的下场还用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在曹丕统治期间,所有已经得到了亲王封号的皇族过得都相当不舒服,不仅被剥夺了兵权,甚至连行政权乃至人身自由都被严格限制和囚徒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后来,这些诸侯王中,有不少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以至于在公元225年,当曹丕南征失利北返途中,路过曹植的封地时都忍不住感慨,这兄弟的日子过得实在太寒酸了,于是颇为大方地赏了500户食邑。

不过这也是最后的兄友弟恭了,因为在第二年,曹丕就因病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倒是对自己的这些叔叔态度好了不少,放宽了对他们的限制。也允许他们离开封国活动。

这让曹植看到了希望,觉得这位侄子或许能够让自己真正做些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在曹丕死后,曹植又在百无聊赖中活了六年,并在对曹魏政权的无限担忧中与世长辞。

对,没错,在曹植生前,他总算恍然大悟,看到了世家大族对曹魏的危害,但可惜的是,对于曹丕父子而言,他们这些皇族成员可能是更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