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鱼肉也是人类食物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环,它能提供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

但是市面上的鱼的品种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比如鲤鱼、鲫鱼,鲳鱼、黄花鱼等等,它们都有很多忠实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其中有一种鱼是最不被人们所喜爱的,虽然它肉质也很细嫩鲜美,没有鱼鳞,刺少肉多,价格也便宜,但就是不太受人喜欢,5块一斤都没人买,甚至还被人疯狂嫌弃,认为它很“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鱼长着长长的胡须,被叫做鲶鱼或者是鲇鱼,浑身滑腻腻的,想想这口感就有点咽不下去了。

鲇鱼与鲶鱼其实是指同一种鱼,它们的读音和含义也是相同的,但是因着人们的使用习惯,在平时的用语中常使用“鲶鱼”,但在规范的文字当中应该是“鲇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鲇鱼也不仅仅指某一种鱼,而是泛指在硬骨鱼纲鲇形目下的所有物种,目前发现的鲇鱼种类就有近3000个。

但这种泛泛而指的称呼却给整个鲇鱼家族中的所有鱼类都背上了一口大锅,而它们又有口难辩,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一提到鲇鱼就得巴它们跟“脏、乱、差”联系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鲇鱼当中也有适合食用,营养价值高的一部分鱼类,只是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那么这个给鲇鱼家族带来“坏名声”的鲇鱼会是谁呢?

«【·世界上最“脏”的淡水鱼·】»

2022年12月29日,据环球网报道了一起非法放生外来物种的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女子在2020年的时候为了给家人祈福,在长荡湖放生了2.5万斤的鲇鱼,没多久鲇鱼就出现了大量的死亡。

当地部门经过十天的打捞,一共捞上来2.02万斤的鲇鱼,耗资9万元,这些费用最终也全部由该女子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调查这些鲇鱼是革胡子鲇,也叫埃及塘鲺,是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入侵性,如果放任它们不管,这些鲇鱼很快就会将湖泊里的小型鱼类吞食殆尽,对长荡湖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而这个新闻的主角,埃及塘鲺,就是在一众鲇鱼当中“搅混水”那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埃及塘鲺是鲇鱼下面的一个物种,相比于其他鲇鱼,它的生长速度更快,养殖一年就能达到4斤以上。

它们能长这么快,自然是在吃喝上毫不忌口,水里有什么它们吃什么,腐肉、粪便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它也被称为是最“脏”的淡水鱼,在化粪池中它们也能畅游,高温和缺氧的环境也一点影响不了它们。

曾经也有养殖户看中了埃及塘鲺的生长速度开始养殖,但是它们太能吃了!甚至连死猪都能下得去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吃腐肉长大的鱼相信没几个人能面不改色地大快朵颐,渐渐地,其他鲇鱼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归为了和埃及塘鲺一类的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误解”甚至都没法辩白,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类的,都叫鲇鱼,再加上它们的长相,很多不懂行的人难以分辨,久而久之,再提到鲇鱼就会和“脏”联系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能跟化粪池里面的“毒气”一较高下的鲇鱼也就埃及塘鲺这一种,绝大部分的鲇鱼都还是需要干净的水体才能生存的,包括我国本土的塘鲺鱼,也叫棕胡子鲇。

埃及塘鲺的食用口感也并不好,但是作为存在威胁的外来物种,它们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市场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只有在一些垂钓活动中能够见到,因为它的适应性很强不容易死所以才会被选中当垂钓活动的目标鱼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防止误食到埃及塘鲺,其实可以记住它比较明显的特点,在胡须数量上埃及塘鲺有8根,而本土可以食用的鲇鱼大多只有两根胡须,这点很容易区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误解”的其他鲇鱼·】»

吃粪便和腐食长大,生活在臭水沟里,鲇鱼的这些独特的求生技能却成了它们不受待见的标签。

其实除了埃及塘鲺之外,其他的鲇鱼还有其他鱼类在生存面临挑战的时候也能突破底线,吃点“垃圾”又何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鲇鱼是一般河流和水塘的底栖鱼类,它们一般在夜间活动,平时以鱼虾喂食,偶尔会吞食水下生物的腐肉。

动物的粪便本身就是一种养料,水中的很多浮游生物都是以此为生的,里面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鲇鱼虽然具有能够食用粪便的能力,但是如果是水质污染严重的话,它们同样会死亡。

而腐食食用者则更多,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具有这一食性,而鲇鱼的食量很大,它们生性凶猛贪食,容易生长,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一条成年鲇鱼的体重可以达到40千克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鲇鱼的视力很差,它们在捕食的时候主要是触须的触觉为感知依据。

看不清的前提下,它们都是逮到什么吃什么,有时人们甚至能够在污水中看到它的身影,即使别的鱼已经翻肚皮了,它们还能再吃上两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鲇鱼的这些表现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喜欢这样的食物和生活环境的,它们之所以能够如此,也是它们顽强生命力的表现,这是鲇鱼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而来的“适者生存”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现在的水质污染大多数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只不过这些结果最先直接作用在了生活其中的鲇鱼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鲇鱼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它们在食物链当中的位置还是比较高的,往往食物链的位置高则意味着这类动物会吃得更杂,体内积聚的有害物质也会更多。

在野外生存的鲇鱼确实会存在这方面的顾虑,但这是食物链作用的必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鲇鱼,它们的卫生条件要好上很多,都是按照人类的食用标准来喂养的,不存在这些让人食不下咽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存环境可以改善,但是鲇鱼的长相却一时是改不了的,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食用鲇鱼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鲇鱼即使鱼其他鱼类一同出现在菜市场上,它也是最显眼的一个,不仅是因为个头够大,还因为它有胡须且浑身没有鳞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不爱吃鲇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长得实在是有点丑,浑身滑腻腻的,看起来还有点恐怖。

但是它们皮肤的黏液实际上也是它们的保护层,它们时常穿梭在水草和水底砂石之间,鱼鳞的存在会影响它们的灵活性,于是它们的鱼鳞就逐渐退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黏液的存在也以保护它们的皮肤不容易受伤,并且被抓的时候容易逃跑,这也是鲇鱼为了自己能更好的生存所进化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进化的目标是如何让自己适者生存,而不是如何让人类更喜欢吃自己,如果真的考虑人类的食用体验,那岂不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