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与机器打交道的理工男,不苟言笑的车企老板。以前的汽车行业给我们的印象的确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从厂商的公关部门,到车企的CEO和各种高管,都在努力制造流量,就连年过六旬的魏建军、尹同跃都在争着当网红。

大浪淘沙,车圈这么多老板级网红,目前看来谁又最成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名大概要当首推小米董事长雷军。

小米创业十几年,你去翻一下这十几年中国科技发展史,小米几乎没有在技术上留下任何足迹。但凭借雷军超强的个人魅力和营销能力,小米硬是让一款以首发高通SoC为荣誉的手机冲到了全球前三。

汽车业务也是一样,小米SU7,是一款相对冷门的中大型纯电轿跑车,它并不具备什么真正的核心技术,但上市之前铺天盖地的流量就来了,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连门把手都能上热搜,最终在很短的时间里冲进了月销万辆俱乐部。

雷军在网红赛道上是全方位无死角地出击,从车漆门把手到弯腰给用户开车门,再到自己的高考成绩,甚至自己老婆的好朋友,都能拿来制造流量,上可登央视,下可进抖音,玩转任何一个能制造流量的平台。就目前来看,雷军的这份功力,业内无人能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依然会是这两个字:雷军。

如果要在车圈内挑一个能与雷军比拼影响力的人,那只能是余承东了。

与雷军不一样的是,余承东不是老板,只是高级职业经理人,但是在制造话题把控流量的功力上却不遑多让。

想想看,没有余承东,会有人关注小康汽车造了什么车吗?其它的新品牌,想要让用户认识自己比登天还难,但余承东自带流量的特殊体质,让问界、智界、享界齐刷刷站在了聚光灯下,一举成为各自细分市场内的顶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军与余承东,是从智能手机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师,但两个人是两条路子。雷军的流量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他早年间甚至可以去小米手机某个小实体店跟中学生见面;余承东的流量则主要立足于华为这个“母体”,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除此之外,车圈的网红大佬,还有另外一个流派,那就是新势力,这些人以理想CEO李想、蔚来董事长李斌,小鹏董事长何小鹏为旗手,同时还有其它一些中小型厂商的负责人。

与传统汽车厂商相比,新势力对流量的依赖性更强。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都是半路出家,做个PPT,拿着投资人的钱就开干了,而且早期车型的售价还都不便宜,这种发展历程,就决定了它们必须把流量当作核心竞争力。

李想的名言是:臭搞技术的、友商的销量是三瓜俩枣、MEGA设计成这样就跳楼;

李斌的名言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

何小鹏的发言频率稍微低点,但也跟余承东之间爆发过“AEB之争”。

新势力厂商的这些网红,天天都很忙,什么事情都能放到网上去说,遣词造句也非常接地气,偶尔还会爆粗口,他们发的日常,跟流量明星是一个风格,只不过他们说的是汽车,稍微专业一点。

除了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其它品牌的高管也开始学着他们的样子去发微博,其中就包括了比亚迪的李云飞。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趋势不太可能改变。

看到这些新势力接住了泼天流量,传统汽车厂商也开始坐不住了。它们在产品研发节奏上,可能没新势力那么灵活,但拿出一部分资源,让老总或者高管变成网红,还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典型的就是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过去几个月时间里,魏建军频繁参加各种直播,与小米等厂商互动,分享自己的日常,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甚至还主动曝光自己的内部讲话,公开对手下的高管进行教育,为了制造流量,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这样的尝试,在长城内部早就已经开始。

过去两年,长城推出了大狗、初恋、神兽等名字奇葩的车型,用各种咖啡给魏牌旗下车型命名,再加上欧拉品牌的各种猫,打游戏、谈恋爱、撸猫、遛狗、喝咖啡,长城的画风两年前就已经不太正常,魏建军最近几个月的频繁出镜,不过强化了长城转型的力度。

这一切还是为了流量,不管怎么说,长城这段时间的关注度的确在大幅提升。流量到底有没有作用,那是后话,首先你得有流量,然后才能谈其它的事儿。

跟魏建军走同样路子的还有奇瑞的尹同跃、长安的朱华荣、吉利的李书福等人,只不过每个人的“网红”程度不一样。像魏建军那种高强度直播,李书福大概率是没兴趣搞的。

在成为网红之前,传统厂商的老总们在网上可能连一张照片都找不到,但现在却经常活跃在微博和抖音上,为了流量也是拼了,因为汽车行业正在巨变,再不搞点动作,可能真的要泯然众人了。

流量时代,出现这种现象并不稀奇。早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也是这个样子,只不过现在的流量更深入,似乎哪个厂商都逃不过。实际上,特斯拉能有今天,也与马斯克的“自带流量”有直接关系。

流量,无所谓好坏,能为厂商带来关注、促进销量即可。但不管流量有多重要,它起到的都只是辅助作用,是帮助厂商卖车。流量之外,厂商更应该加强的是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的替身。

想想看,你真的会因为某个老总立了个什么人设就去买他的车吗?那可是车,不是一张可以为偶像随意打Call的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