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寿山石雕是福建独特的

地域文化、民间雕刻艺术

福州有这么一位寿山石雕刻家

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

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寿山石雕

他便是中国雕刻艺术大师

福州市寿山石雕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吴革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

艺无止境

从艺四十余年仍乐此不疲

近日

吴革生正忙着

以中国花鸟画为题材

创作雕刻一组

高浮雕花鸟类印章

相石、构图、打坯……

每一个环节

他都精益求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在雕刻中

在寿山石雕领域

像吴革生这样年逾七旬

依旧不断创作的艺术家并不多

“雕刻早就是我生活的主题了

只要还能刻

我就一直做下去

超越自己,越玩越开心”

吴革生乐呵呵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创作的《梅雀争春》笔简

吴革生出生于1949年,是地道的福州人,自小喜爱绘画,中学时便跟福州四中林良官老师学素描与水彩画,平日里他经常去野外写生。

“我对美的启蒙来自自然,福州的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忘返。”吴革生笑着说,自己是先爱上了绘画,接着爱上了寿山石雕刻。

时至今日, 吴革生仍记得四十多年前在福州雕刻总厂展厅看到寿山石雕时的惊喜。“那是艺术的海洋!色彩斑斓、质地晶莹温润的寿山石雕让人望之陶醉!尤其是一副朱砂洞对章,令人爱不释手。”

凭借着热爱和执着

吴革生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

学习寿山石雕刻

四十多年来

他牢记师傅的教诲

手中的刻刀从未停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

“我初学时,厂里的师傅各有所长,有的人擅长雕人物、有的人擅长雕花鸟、有的人擅长雕动物,我就认真观察体会,回家后自己凭记忆慢慢画下来,反复练习。”吴革生回忆,自己对寿山石雕的追求已是废寝忘食,常常一开始雕刻就什么事都忘了。

1982年开始

吴革生陆续有优秀寿山石作品面世

后来一些优秀作品

还被福州雕刻总厂收购

销往海外

2000年以后

其作品《品种章》

获福建省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铜奖

作品《国泰民安三联章》

获福建省第六届“神艺杯”大赛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的作品《竹林喜鹊》

石画相融

创作花鸟浮雕印章

得益于在中国书画函大

国画系的三年学习

吴革生将国画精髓

和石雕技艺融会贯通

在构图上追求书画艺术的意境

又通过取巧让作品妙趣横生

主题鲜明

经过多年钻研探索

吴革生大胆创新

在前人技艺的基础上

将中国画的理论、技法

等元素融入石雕

创作了花鸟浮雕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创作的《荷塘双清》对章

吴革生说,传统的印章很少见到花鸟类纽饰,多雕些古兽吉祥物,而他正是用中国画的理念在石章上创作花鸟浮雕,让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跃然石上”。

近年来,他还创作了花鸟浮雕三联章、五联章等系列作品,其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清新高雅,充满诗情画意和美好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

为了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

一有空

吴革生就喜欢外出采风

不管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还是家附近的飞禽走兽

都是他作品的灵感

作品《秋韵双清》

便是他在闽江边散步时

看到夕阳西下

阳光洒在芦苇下,白鹭翻飞

从而获得的灵感

“这块石上原先就有一些黄色

在白色的底上显得很特别

由此进行了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革生的作品《秋韵双清》

作为寿山石雕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满头白发的吴革生

如今仍奔波在

寿山石文化和传统技艺的

传承和发展上

“我最希望看到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寿山石雕”

为弘扬寿山石文化,吴革生在北京多单位举办了多场“中华瑰宝经典传承”福建寿山石石雕鉴赏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寿山石雕刻艺术。

此外,他还走进福州、北京等多所院校,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寿山石雕的魅力。

目前,他还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和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传播中国寿山石文化。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弘扬寿山石文化

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吴革生表示

记者 林舒颖 通讯员 陈钰烨

新媒体编辑 兰超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