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瘦铁刻 张大千用寿山石印章

尺寸:3.1×2.7×7.6cm

边款:大千道兄索篆,己巳仲春,瘦铁。
出版:1、《峰青馆印存》册页,民国年间原拓本。
2、《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P977,文物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
3、《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下册,P888,卢辅圣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
4、《近百年书画家名人印鉴》P351,于连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5、《近现代书画名家印鉴》,金怀英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
6、《近现代名家书画品鉴》P209,邓明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12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痩铁为张大千昆仲刻大风堂印,据目前可知的资料,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使用“大堂风”堂号的由来,是张大千在民国十六、七年间,偶得一幅明代张风的画卷而命名。大千自己,早年也因与张风的外形特征、爱好习惯多有类同而对其画风心摹手追。终其一生,不但“大风堂”号伴随左右,而且张风的风格也影响了他的一辈子。钱瘦铁先生与张氏昆仲订交很早,就在“大风堂”号起名使用后不久,他就应张大千的要求,刻了这方大风堂朱文印。其实,1927、1928年之际的张大千,也刚刚在上海这个大码头确立了自己的画坛地位,正如一轮红日,冉冉上升。
从款文中可以知道,此印刻于1929年,时钱氏32岁,正是精力弥满,创作欲望突出的时候。时钱氏因在日本举办画展而声誉鹊起,归国几年后,交游日广,张大千请他刻印,既有钱氏师郑文焯、俞语霜、吴昌硕的原因,应该也与其时钱氏印风已见个人显著风格有关。看这方印的安排,令人可咀嚼的地方不少.印文以方折雄强的汉篆风格排布,“大”字堂皇伟岸,而“风”字则掺以圆转灵动,为求稳定,风字的重心略向上移,不但使其字显得修长可人,并且使整个印的重点移到了印章的中部;“堂”字亦作端庄之态,而妙在内部略作微调,使之稍具倾侧意,右下部垂笔与风字又互为穿插揖让,使整印团峦一体而能相互生发,既见庄重端严,又时出俏皮机智之态,可见安排的心血.用刀偶用披削,令线条显见厚重圆劲意,披削则用以见锋,令线条精神能出.综而言之,允为钱氏早年十分用心的佳作。有趣的是,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资料中,虽然是张大千请钱瘦铁刻的这方作品,在大千作品中却未多见钤用。而在张善孖的画作中,却多次见钤有这方作品。以资料推想,可能与张大千在此后不在上海经常居留有关。而善孖本来用印不多,大千出于敬兄之故,将此印留于二兄使用是可以想见的。
在已有的印鉴著录中,多把此印归于张善孖名下,应也与其使用频繁有关系。善孖、大千手足情深,“大风堂”又本来即为兄弟共用的堂号,其印互假而用,情理皆然。细心的读者,如能找到钤用有这方印的张大千画作,则又能为张氏昆仲“兄弟共墨”再添一则佳话。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