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苏联已经解体了整整三年。原先的附庸东欧已然巨变。

典型的欧洲主义者,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立刻申请加入北约,希望成为West Family的一份子。哪怕是后来的硬汉普京,也有过向欧美伏低的姿态,曾三次申请加入北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在这一片向西方的高呼中,宠物店男孩乐队翻唱了乡下人乐队的《Go West》,它基于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变调,曲调更加昂扬,催人激动,以一种爆炸般的速度,迅速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

这里播放一段当年轰动一时的在意大利电视台播放的M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当苏联梦撞上美国梦,中国梦接盘?《Go West》背后的故事

主唱Neil打扮成苏联红军模样,神情肃穆,仔细看又带着几分戏谑。他的两侧是手持红旗的苏联青年,整齐划一地向自由之巅前进。白头鹰展翅高飞,从莫斯科红场飞越自由女神像,最终抵达华盛顿白宫,星条旗在风中猎猎飘扬。

那时,冷战终结,苏联解体,西方自由主义大获全胜。这一事件,激励着东方青年勇敢地迈向西方。它也非常生动的展现了当时的俄罗斯的心态。苏联解体后,从民间到官方,无一不是在狂热的向往西方。经济交由美国指挥,政治制度也全面向美国转向。

但站在30多年后的今天,回望过往,不免感到一丝悲凉。后来的历史证明,每当俄罗斯自以为已经获得西方世界入场券,到最后都会被拒之于门外。直到今天,俄罗斯还是那个被打趴的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随着俄乌战争的进程,俄罗斯军队逐步向西推进,《Go West》就像一个神秘的预言,又可以演绎出一个更加残酷的版本。

可以说,如果不是宠物店男孩杀人诛心的改编,不是苏联解体的大历史背景,这首歌不可能有这么深的时代羁绊。

但这首歌的原曲,和冷战没有半毛钱关系。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00 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80年,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为小提琴谱写了一首三部分的古典乐曲,风格类似华尔兹,被称为吉格舞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就是大家熟知的《D 大调卡农》了。不用想,这么优美的旋律必然会大受欢迎。但就像帕赫贝尔的大部分作品以及整个巴洛克风格一样,这首乐曲在他死后不久就过时了,成为历史的尘埃。

近两个世纪后,在大西洋彼岸,“年轻人,去西部吧”这句口号开始风靡一时。据考证,这很可能是《纽约论坛报》主编、共和党创始人Horace Greeley 所提出的,他是美国扩张和天定命运论的支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这是一句战斗口号,就是为了忽悠那些古早觉青去西部拓荒。

再向前推进一个世纪,至 1968 年,一位名叫 Jean-Francois Paillard 的法国作曲家改编了帕赫贝尔的《卡农》。这首经过基因重组的《卡农》迅速走红,成为美国各大电台的热播曲目。尤其是在旧金山,风靡一时。

1968年正是嬉皮士文化繁荣的年代,旧金山更是嬉皮士的大本营。但旧金山不止只有嬉皮士,还有比例不低的同性恋。

两位年轻的男同,摩洛哥裔法国作曲家雅克·莫拉利和亨利·贝洛洛听到了《卡农》,不由得深深沉迷。他们就是名噪一时的乡下人(The Village People )乐队的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79年,The Village People 发行了第四张专辑,名为 《Go West》,同名单曲《Go West》。

它大量借用了帕赫贝尔《卡农》的旋律,并重启Horace Greeley 百年前的口号“Go West”。

百年前的美国西部,还是一个四处游荡着赏金猎人的蛮荒之地,而六十七年代的西部,已经是一个繁荣、自由、多元、开放的地区。经济发达,各种民权运动四起。所以,百年后的“Go West”口号有了全新的含义。既然是由同性恋乐队倡导的,那它的含义也就不难猜到了。他们是在号召全美的同性恋都奔向西部,在旧金山建立彩虹乌托邦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80年起,每年都有海量同志移居旧金山,旧金山的同志数量因此爆炸性增长。

据统计,每5名成年旧金山男性中就有2人是Gay。

旧金山有着美国最大的同性恋社区卡斯特罗,遍布同性恋浴室,充斥着各地前来寻欢的男人。他们不分昼夜在狭小的空间随意性交,比十多年前的嬉皮士有过之而无不及。

著名哲学家福柯就是卡斯特罗的常客。他早在1975年就开始频频光顾同性恋浴室,尝试着各种极端的性体验。所以,福柯才能毫不费力地写下巨著《性史》。但这也使他在后来成为艾滋病的第一代患者,过早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柯的宿命也是乡下人乐队《Go West》的宿命。随着80年代中期艾滋病的泛滥,30万男同因此毙命。乡下人乐队倡导的同性恋乌托邦愿景已化为泡影。最终,乐队于1985年解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 年,Neil Tennant 和 Chris Lowe ,两位低调男同,因为一次唱片店的偶遇,组建了合成器流行乐队Pet Shop Boy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的某一天,当他们被要求为曼彻斯特某场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录制翻唱歌曲时,Lowe 原本想翻The Beatles的《The Fool On The Hill》,但很快又想到了乡下人乐队那首被遗忘的小曲。

Lowe当即为Neil弹奏了这首歌。Neil发现这首歌与帕赫贝尔的卡农的和弦变化相同。另外,他还发现这首歌与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听起来有几分相似。所以,他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改编。

彼时,苏联刚刚解体两年,历史系毕业,热衷于苏联秘闻的的Neil,很快就对这首歌萌生了浓厚兴趣。他像是要进行一种折叠式创作,A面歌唱一个理想主义的同性恋乌托邦,B面不用说,当然是别有深意的,用鼓舞人心的歌词来抒写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以至于Neil在后来毫不掩饰地袒露了对苏联的巨大讽刺:

“这太棒了……我认为这是我们最伟大的成就。”

也有人说,这是对《Go West》的强行解读。但只要打开这首歌的MV,看到其间大量的苏联元素,了解Neil与Lowe亲身前往苏联红场采样的往事,所有的质疑便会不攻而破。

另外也不难发现,宠物店男孩的歌曲中经常出现苏联元素。

比如歌曲《This Must Be the Place I Waited Years to Leave》。

结尾处,隐约可闻一段简短的采样,来自苏联国家检察官安德烈·维辛斯基在 1936 年斯大林执政期间的演讲——

“我们的人民只要求一件事:消灭这些害虫!”

这里的害虫指的是被维辛斯基起诉的“全民公敌”,其实,大概率是那些不愿逢迎的正义人士。

此外,在吉他Solo之后,大约 3:24处,合唱团喊道“列宁!”——应该是直接从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交响曲》录音中摘录的。

虽然这首歌主要描写的是Neil在天主教学校时代的回忆,但他明确表示这首歌也讲述了苏联共产主义的灭亡。

这就是有时,当你探寻一条文化的线索,它竟能在世界另一端,一个迥异的时代,找到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多年来,宠物店男孩改编的《Go West》风行世界,它不仅是同性恋和西方自由主义的颂歌,也是足球圣歌。在一片昂扬氛围中,似乎人们所有的激情都被点燃了。后来,这首歌又衍生出无数变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 年 7 月 2 日,宠物店男孩出现在莫斯科红场的 Live 8 音乐会上。他们特意表演了《Go West》。Lowe以缓慢、安静的钢琴演奏了那段最为知名的和弦序列。

但是,在这个时候,还在表演奔赴西方,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不久前,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刚刚经历过颜色革命的敲打。前一年,普京仍旧执着的第二次申请加入北约,再次惨遭拒绝。

与此同时,北约一口气东扩7个东欧国家,并架设导弹直指俄罗斯。宠物店男孩红场演出的两个月前,也就是2005年5月,普京政治顾问弗·苏尔科夫公开严厉批驳自由派的“西方式的自由民主理论”,提出了“有民主,但更要主权”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料想,台下那届俄罗斯年轻人心里应该是五味杂陈吧。

而那些当年听过第一版《Go West》,憧憬西方的那代苏联青年已经开始衰老,种种现实打醒了他们对西方的向往。虽然他们和西方人有着相同的肤色,相似的外表,但因着他们“战略缓冲狂魔”的黑历史,注定永远不可能被西方接纳。

对俄罗斯人而言,西方的尽头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前路一片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译: 我认为这个视频很有趣。视频中有很多苏联的象征,感觉就像这首歌中的副歌“走向西方”是向苏联人民发出的呼唤。嗯,我们尝试走向西方,但西方并没有接纳我们。“东方或西方,家是最好的”。

而在另一个东方阵营中国,随着科长电影《山河故人》的热播,《Go West》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长也曾明确表示,中国人的Go West也是去西方,但它最终没有成为润人之歌。 在这里,我想借用一名网友的话——

因为美国的西方,正是在我们的东边,所以出走的人如果Go West,恰恰最后又回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