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坚持问题导向、跟踪服务、产业升级,立足全县生猪养殖大镇优势,重调研、强措施、优服务,结合生猪养殖企业实际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切实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促成检疫点落地建设

2021年8月,马山县林圩镇片圩村党支部书记包宜军发现片区内养殖户生猪出栏都先要往镇上运,然后又返回片圩往周鹿高速路口上高速,劳心费力又伤财。经了解,按照相关规定,生猪出栏要求先申报检疫出证,且需检疫人员现场检疫。多年来,每出栏一批生猪,养殖户都要先将生猪运输到16公里外的林圩镇检疫点,办理检疫相关材料后再返回,来回30多公里的路程,不仅运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还大大增加了运输途中的风险。

片联片区是林圩镇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区,以片圩村为中心辖区,片区内规模养殖场超过全镇的90%,在片区内设立一个检疫点,是养殖户迫切的期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林圩镇党委书记、镇长先后到该镇原农林水站开展调研走访,专题研究在片圩片区设立检疫点的相关事项,现场协调解决检疫点办公场地、设备、人员和福利待遇等问题,直接促成检疫点落地建设。2022年4月初,片圩村动物检疫申报点正式挂牌营业。

据悉,自林圩镇党委、政府前移服务端口、设立片圩村动物检疫申报点以来,已出证10210余份,出证生猪70.3万头,占全镇生猪出栏量的85%以上,直接为养殖户节约运输成本约45万元。

持续跟踪服务,搭建三方对接平台

检疫点正式营业以来,为更好地服务生猪产业发展,及时收集回应养殖户和群众的诉求,林圩镇持续跟踪服务,针对检疫人员镇上和片圩来回跑,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自筹资金聘用了2名协检员,确保林圩镇畜牧兽医站、片圩村检疫申报站点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围绕养殖户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协调落实了1.2亩停车场地,可以同时停放13部大型运输车辆;聚焦货车师傅反馈的车辆清洗消毒问题,及时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车辆清洗消毒设施。

此外,为最大限度减轻和防范市场价格风险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林圩镇主动对接各级财政、金融、农业农村部门,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整合利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大力推行“生猪+保险+期货”,用于补贴能繁母猪、育肥猪、仔猪部分。同时,搭建政企银三方对接平台,通过座谈会、宣讲会、入户宣讲等方式促成10余家有意向投保的养殖场负责人与金融机构进一步交流洽谈。

2024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共走访各养殖企业10余次,开展座谈交流、政策宣讲等活动4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生猪养殖场办证难、检疫难、粪污处理难等实际困难3个,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向集约型转变

林圩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立足点,把生猪养殖作为乡村振兴优势产业来做大做强,通过积极建立农企联结机制,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小而散”作坊式养殖向集约型养殖转变。引进并推动广西德顿农牧有限公司成功申报马山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同时整合土地资源、富余农村劳动力资源,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参与”的原则,采用“公司+村(社区)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农户通过收取土地流转金和到规模养殖场务工获得报酬,村级集体通过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据统计,自2022年设立检疫申报点以来,至2023年底,林圩镇生猪出栏46.53万头,较2021年未设立检疫申报点前增加近2.1倍。2023年,全镇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23家,出栏1万头以上的有4家,出栏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58.22%,排在全县首位,直接带动就业1240余人,受益人口超过1.2万人,惠及脱贫户110户近430余人。2024年1-5月,全镇存栏生猪总量17.9万头,已出栏13.8万头,产值2.76亿元。(黄秋娴 苏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