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湖北孝昌县的一个小山村内,一位老人拿出85年前,自己祖父曾经援助红军部队后留下的借条,上面清楚地写道:

借给红军400块大洋。

那么,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算,政府应该给这位老人还款多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洋是上个世纪民国时期主要的货币,在当时,它的价值非比寻常。

只需要一块,就可以买上几十斤的大米白面,供一家人吃喝很久。

对于那时候普通的底层老百姓来说,要想挣上一块大洋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何况是400块。

在当时,能拿出这个数目来帮助红军的人,屈指可数。

如今,面对老人拿出的那张早就遍布历史痕迹的借条,当地政府很是重视,因为它所代表的意义早就不仅仅是一张借条,而是代表着红军的历史。

所以,政府也决定必须要归还这笔85年前的“债务”!

通过与借条的主人杨明荣交谈后,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个借条的真正主人是杨明荣的祖父杨长银。

尽管这张借条早已破损,但还是依稀可以看到借条上的落款是“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并且上面还有队长涂杏的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反动分子开始不断屠杀共产党员,全国上下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个危难的关头,共产党毅然选择了拿起武器,反抗蒋介石的压迫。

于是,同年8月1日,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南昌起义爆发,战士们正式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1949年11月13日,共产党领导湖北黄安县、黄麻县的农民自卫军攻占了黄安县城,吹响了湖北地区抗击蒋介石的号角。

在黄安县人民政府门口外,当地书法家吴兰陔先生即兴发挥,书写了一副气势如虹的对联:“痛恨绿林兵,假称白日青天黑暗沉沉埋赤子;克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