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下称《指南》),明确原则上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家访1次;对重点对象,每学期至少家访1次。并且要充分尊重家长意愿,在家访的时间、形式、内容等方面和家长协商一致。市教育局将把家访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教育满意度评价,纳入对区教育局和学校的相关考核评价。

杜绝单纯反馈考试成绩式的家访
心理行为偏差学生作为重点家访对象

2021年,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试行)》,本次《指南》的发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家访工作指南进行完善,旨在通过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访工作机制,全面构建形成线上线下互通互联、教师全员参与、覆盖所有学生家庭、关注特殊群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

教师要明确家访目的,坚持“无准备、不家访”,提前做好家访计划和安排,杜绝单纯反馈考试成绩式的家访和“告状式”“惩罚式”“指责式”家访。教师家访过程中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原则,反馈学生情况时,坚持正面鼓励、促进发展,善于发现并全面反馈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家长配合做好工作时,态度和语气要平和、亲近。

教师的重点家访对象有哪些?《指南》指出,对于初始年级或新接班,新转入学生、表现异常学生、患病学生、家庭变动、安全事故等要及时家访,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多次家访;要将留守儿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病残家庭、军烈属家庭、心理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等作为重点家访对象,制定家访方案,并对家访效果进行持续追踪。

针对家访工作的形式,《指南》明确以“实地为主,网络为辅”。同时,教师家访要充分尊重家长意愿,在家访的时间、形式、内容等方面和家长协商一致。在坚持传统家访的基础上,对不愿意或不方便到家家访的、不愿意或不方便单独家访的,可按照传统家访与网络家访相结合、个体家访和分组家访相结合的思路,灵活多样地开展家访活动。

各校要建立全员家访制度
家访成效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评

《指南》要求,各校要建立并完善全员家访制度,所有教师都要承担家访任务。要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既要联系到年级,还要联系重点班级和重点学生。班主任带头以班级为单位家访,非班主任教师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

各学校要对教师家访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好不同教师的家访对象,避免出现不同教师交叉家访、重复家访或遗漏家访的情况。

各学校要建立家访活动记录制度。学校要在入学初为每位学生建立家访记录册(纸质或电子版),详细记录每次家访的具体原因、问题描述、情况经过、辅导措施、教育效果等。

此外,广州市教育局还要求各区教育局将学校家访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核评价,作为文明校园测评“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各中小学将学校行政干部、年级长、班主任、教师家访工作如实计入教师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