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泳或戏水时,水确实可以顺着外耳道进入耳朵,但会被鼓膜阻挡在外,那时我们可能会有轻微的耳朵闷堵感。当外耳道的水排出后,闷堵感即会消失。当然,对于有外耳、中耳疾病以及有过鼓膜穿孔病史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游泳,因为水进入耳朵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游完泳后耳朵堵堵的?

这有可能是出现了耵聍栓塞。耵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是外耳道皮肤分泌的一种黄色或棕色的蜡质物质,具有保护和润滑耳道的作用。在游泳后发现耵聍栓塞的人,通常耳屎已经在耳朵里堆积很久了,平时藏在外耳道里,处于一个又干又硬的状态。耳屎接触水后会发胀,体积变大,进而便会出现耳部的闷胀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耵聍栓塞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耳屎膨胀严重者,挤压外耳道,还可能出现外耳道疼痛或者耳廓牵拉痛。严重者可能影响听力,甚至引起耳鸣。耵聍栓塞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请耳鼻喉科医生将耵聍取出来即可。医生可能会使用耳镜和专业的工具,确保在安全和无痛的情况下取出耳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耳朵进水怎么办?

如果耳内进水,可以采用单足跳跃法将耳内的水空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选择一侧耳朵朝下。

单腿站立,选择与耳朵相同侧的腿。

用力跳跃,同时轻轻拍打对侧耳朵。

这种方法利用重力和运动的结合,将水从外耳道中排出。如果这种方法无效,还可以尝试使用吹风机(设定为低温档),在一定距离处吹耳朵,利用气流帮助蒸发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鼻子呛水,会连累到耳朵吗?

游泳时喉咙或鼻子呛到水,水中的细菌可能沿着咽鼓管到达中耳,造成中耳积水、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发炎,引起耳朵闷堵感、抽痛、红肿、发烧等症状。由于儿童咽鼓管有着短、宽、直的特点,所以儿童游泳后患上中耳炎的概率要比成人高。一旦患病必须及时治疗!

中耳炎的预防和治疗

中耳炎是中耳内的炎症,可以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儿童游泳时应特别注意预防中耳炎:

预防措施

游泳前使用耳塞,防止水进入耳朵。

避免在不洁净的水域游泳。

教育孩子正确擤鼻方法,避免同时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

治疗措施

一旦出现中耳炎症状(如耳痛、耳闷、听力下降、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耳滴或其他治疗药物。

遵循医生指导,按时服药,避免自行中断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如何保护耳朵?

有中耳炎及鼓膜穿孔病史的人

洗澡或游泳前要用专用耳塞堵塞住外耳道,尽可能避免游泳。

有较大耵聍的人

在游泳前应及时取出耳屎,防止耵聍泡胀后堵塞外耳道。

避免用异物掏耳

掏耳后可能出现外耳道粘膜受损,细菌容易进入,引发感染。

正确的擤鼻方法

游泳时若被水呛到,切不可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否则可能将污水连同细菌一起带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耳朵的日常护理

保持耳朵干燥

洗澡或游泳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周围的水分。

使用吹风机(低温档)帮助蒸发耳道内的水分。

定期检查耳朵

定期去耳鼻喉科医生那里进行检查,确保耳朵健康,及时处理耳屎积聚等问题。

避免噪音伤害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损伤听力。应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并控制音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