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车用料良心,可惜总是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Ebro-EV Motors与奇瑞汽车签署协议
杜达是民族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对西欧发达国家在欧盟内部搞一言堂甚是不满,英国脱欧后,波兰就认为自己可以替代英国,以中东欧国家的领头羊的身份跻身三驾马车的行列,但法德两大传统马车和虎视眈眈的意西两国一直在暗戳戳的打压。

欧盟发言人表示,中欧经贸官员就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率的磋商坦诚且富有成效,双方将继续磋商。本月12日,欧盟通知汽车制造商,将从下个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最高达38.1%的临时反补贴税,这一税率远高于10%至25%的预期,立即引发中国的强烈谴责,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中欧爆发贸易战的担忧。

中国人向来喜欢打打谈谈,打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优势,谈就意味着还有回旋的余地,但能谈到哪种地步取决于以下三点:对方想要什么?对方手里有什么筹码?我方手里有什么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是由若干个成员国组成的政治集体,各成员国在对华征收汽车关税上的诉求并不相同:德国不想打,因为这与德国汽车厂商师华长技以制华的发展路径相悖,在前不久刚落幕的G7会议上,德国还为此跟其他国家大吵过一架;而煽动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关税的,主要是西班牙、法国以及意大利三个国家。

法国想要的很纯粹,打击德国经济。法国力主欧洲统一跟德国的目标不谋而合,但欧洲只能有一个扛把子,过去德国对欧洲的主导权,一靠默克尔强大的个人魅力和政治人脉,二靠强大的经济底蕴。

汽车制造是德国支柱产业,打击中德汽车合作意在给德国经济减分,但法国的加分并不在汽车领域,而在航空领域:在空客的供应链地图中,来自法国的零部件是唯一一个占比超过50%的国家。只要空客能搭上中国和第三世界的民航爆发期,在德国汽车转型难的背景下,航空制造业带来的超高利润足以支撑法国成为欧洲经济的龙头。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诉求则是汽车产业投资,这两个国家是欧洲第三大和第四大汽车强国,但与德法相比,明显要逊色得多。德国既是欧洲第一大汽车强国,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强国,就算跟不上智能化时代,但瘦死的骆驼总要比马大,吃存量都够人家挺一段时间了。

法系车在国内存在不高,但小转弯半径的设计,使得它们在街道狭窄的老欧洲地区非常吃香,并且海外一大片法属领地也为法系车留下了足够的广阔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之下,西班牙汽车有大而不强的问题,盘子确实铺的很大,创造的工业产值也很多,就是不强,缺乏一流的头部品牌,TSA、Hurtan这些品牌别说在中国不出名,在欧洲同样不显山漏水。西雅特倒是有些名气,跻身全球汽车品牌百强第64位,可惜被德国大众收购了,只有就业岗位和税收留在国内,剩余价值在德国。

根据西班牙汽车和卡车制造商协会最近公布的汽车行业贸易平衡和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已成为西班牙第二大汽车进口来源国,这是西班牙本土品牌第一次面临来自非欧洲汽车品牌的强力竞争。名爵、领克、比亚迪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班牙大街小巷上的中国汽车,让西班牙本土厂商倍感重压。

意大利情况比西班牙稍微好点,菲亚特勉强还能维持欧洲第五大汽车品牌的地位,但受众更广的平民车型销量越来越艰难,全靠玛莎拉蒂和法拉利这类尚属意大利品牌的豪车支撑牌面。

如果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全面降临,意大利和西班牙受到的影响必然首当其冲,很有可能第一波就冲垮了,怎么办呢?

中国汽车品牌从引入外资合作,到借鸡下蛋,再到独立生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发展道路,为欧洲厂商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转变,提供了一份完美的开卷答案,所以两国迫切的需要通过引进中国投资,来获取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和供应链。

今年4月,意大利工业部长阿道夫.乌尔索表示,正在与三家中国汽车厂商和特斯拉进行谈判,目的是吸引至少一家中国车企来投资设厂,以实现该国每年生产130万辆汽车的规划目标。无独有偶,4月19日,奇瑞汽车同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签署协议,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合资企业生产新型电动汽车,创造1250个就业岗位,奇瑞将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汽车的中国车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欧洲又有什么谈判的筹码呢?

第一张筹码,是中国汽车厂商离不开欧洲市场。

欧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2023年销量仅次于中美,而拜登的百分之百关税已经关上了中国汽车进入美国的大门,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厂商若要实现全球扩张的野望,就绝对不能再错过欧盟的市场了,这是欧盟敢于跟中国叫板的底气之一。

任何汽车品牌想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投资建厂是必然的环节,因为出口会多出关税成本和物流成本,这将削弱汽车的价格竞争力。

美欧日韩为何宁愿接受中国合资的各种苛刻条件,也要本土化生产,答案就在这里。但欧洲各国想要的,不是单纯的把厂房给搬过来,然后就地进行总装。

合资建厂这事他们是过来人,当年中外汽车搞合资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是他们早就没有多少商业价值的落后技术,并且是伴随着合作的企业逐步国产化才最终水到渠成转让的。所以,欧盟真正想要的,是利用所谓的加征关税让我们把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和供应链都搬过去。这就是他们跟德国最大的区别,前者属于明抢,后者只是在偷师。

第二张筹码,是打美国牌。

中国、美国、欧洲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地缘力量,而在中美长期性战略对抗的背景下,欧洲价值水涨船高,现在中美都在积极拉拢欧盟,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辉煌。

奥巴马执政时,中国还不够强大,美国认为单凭自身就能遏制中国,对欧盟寸步不让,故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十分强硬的贸易保护政策,天价制裁案和长臂管辖一个接一个,西门子、葛兰素史克、瑞士信贷、巴黎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被美国坑过,少则十几亿,多则上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轮到特朗普上台后,中国已成为美国头号威胁,但他推行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对所有贸易伙伴挥舞贸易战大棒,不在乎价值观和盟友体系,连气候变化议题也不重视。这一阶段,欧盟对中国的需求,其实要远大于中国对欧盟的需求,他们不得不寻求合作,以捍卫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但建制派拜登的出现改变了欧洲边缘化的局面,在应对中国时,他高举价值观牌和盟友派,欧盟地位迅速拔高,于是出现了中美纷纷拉拢欧盟的罕见一幕。欧盟当然要珍惜这次机会左右逢源,吃完美国吃中国,从而让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凡美国还愿意拉拢欧盟,那他们面对中国时就有足够的底气,毕竟国际关系讲究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对于中国来说,只要欧盟不全面倒向美国,非核心利益的问题都可以谈,汽车技术和供应链转移当然不包括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方手里有什么谈判筹码呢?

首先同样是美国牌。欧盟的核心利益是什么?能够继续维持欧洲各国在政治上的统一,但美国一直在破坏这个统一。

马克龙和朔尔茨看得很清楚,俄乌战争后,欧盟其实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了,北约和欧盟两者只能存活一个:美国希望通过俄乌战争的长期化来加强对欧洲各国的防务控制;法德则希望深入介入俄乌战局来戳破北约共同防御机制的谎言。

俄欧翻脸是既成事实,失去俄罗斯稳定且廉价的能源供应,维系欧盟的经济纽带将会越来越脆弱了,政治纽带成为最大的依仗。

而政治纽带又分内部和外部,在外部,中国是唯一一个愿意支持欧盟走向团结和一统的世界大国。既然欧盟可以利用美国对他们的的拉拢跟中国漫天要价,那我们也可以打美国牌,以美国对欧盟的统一的威胁,对他们落地还钱,这张牌可是王牌,比什么都管用。要知道,四十年前中美合作坑苏联和希腊债务危机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没有中国的在后面鼎力支持,欧盟恐怕早就被收割了一轮又一轮。

其次是拉一派打一派。虽然中法战略合作的大方向,让我们在对法国搞些小动作时不太方便直接回应,但法德竞争的还是能利用一下的。商务部在昨天的通稿里表示:希望德方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你法国敢用中国当枪使,那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打德国牌回击,主打就是一个你不体面,我就帮你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派不管用,后面还有中东欧派可以打,大家看看最近的新闻,波兰总统杜达访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东欧国家是啥身份,前苏联阵营的皈依者,让投诚过来的小弟当扛把子真当铜锣湾的老大砍不动人了?

赴欧投资建厂是中国汽车全球化扩张的必要环节,这没错,但波兰和中东欧也是欧盟的一份子,在这里建厂,照样享受关税豁免的优惠政策,除非你把他们开除盟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供应链粘性。在欧洲、中国、美国的三边贸易关系中,中欧实际上将走得更近,双方之间的供应链粘性之强,关系网之复杂,这使得中国不论是在谈判还是对抗中的筹码,都远胜欧盟。

比如说报复西班牙我们就有两招,一是对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其中西班牙的份额最高。虽然涉及到的金额不多,但猪肉及其相关产业从业和受惠群体是西班牙的主要选民,对自欧盟进口的猪肉增加高额关税,能够精准打击西班牙政府。

关系网制裁是另外一招,西班牙是欧洲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其零部件供应商与中国存在着广泛的业务往来,我们可以要求这些企业拒绝会延迟向西班牙厂商供货,不过这招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走到最后一步是不会打出来的。

老实说,欧盟这些国家还是有点活在旧时代的感觉,真以为自己仍站在金字塔顶端俯视着我们。产业转移这件事的主动权在中国手里,怎么转移,向谁转移,由中国意志决定,不是你们那几张烂牌能左右的,识趣点我们还能在自由贸易的共同利益下一起发财,不识趣的话,那就只有帮你们体面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