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东台市夏收圆满收官。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消息:86.23万亩小麦丰收入库、颗粒归仓,71.6万亩水稻已播栽54.52万亩,进度76.14%,预计6月底前全部播栽结束。今年以来,东台市聚焦稳面积、增单产、提质效,粮食生产工作有序推进,总体来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科学种管管出绿色高产田

“天气风调雨顺、管理科学精准、机收颗粒归仓,今年夏收圆满结束。”五烈镇甘港村惜禾现代农业公司负责人吴舒涵脸上藏不住丰收喜悦。在梁垛镇董贤村,鑫浩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红兵说,今年他种植800亩小麦,平均亩产高达500公斤。“小麦高产首先要靠好品种。”今年他选种市种子公司推荐的小麦品种,具有生长旺盛、穗型大、抗病性强等特点。

新品种、新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了各地小麦特别是沿海小麦生产实现高产丰收。弶港农场今年推广种植“镇麦29”小麦新品种,面积达2100亩,普遍实现高产丰收。省专家组对百亩示范方进行实收测产,在今年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单块50亩以上平均亩产达655.4公斤,百亩测产折算成标准含水率平均亩产608.5公斤。

科技当家,地力生金。在综合示范推广、绿色高产创建等项目辐射带动下,东台市每年精心筛选优良品种40余个,东台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藏粮于技”成效再次彰显。黄海原种场种植的示范品种“扬麦39”,亩产788.9公斤,刷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高产纪录。

近年来,东台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近150万亩。据农技人员介绍,高标准农田农机作业收费、人工费以及肥料、农药投入等成本均显著下降,稻麦两季累计亩均可节约成本400多元。

机械收割颗粒归仓麦收忙

在南沈灶镇智慧农场宽广的田野上,无人收割机驰骋在黄澄澄的麦浪中,无人旋耕机把松软的土地翻出泥土的芬芳,无人小飞机来回盘旋、精准撒喷肥料……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些无人驾驶农机装有高精度的北斗导航系统,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农机作业全程覆盖。两天不到就将1300亩小麦全部收割,亩均超过1200斤。

夏粮抢收,抢天夺时,人歇机不歇……自6月1日开镰以来,东台市精心组织,抢抓小麦收获关键期、窗口期,精准调配机械,全力以赴保夏收,确保小麦颗粒归仓。进入小麦收获高峰期,一天收获面积在10万亩以上,仅用两周时间,夏收工作就基本完成。

据统计,东台市现有大中拖6183台,联合收割机2045台,秸秆还田机具4754台,插秧机1477台,“三夏”期间对接市外收割机628台,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743张,满足东台市“三夏”生产需求。

“农忙期间,成立7个市级工作服务指导组,包干挂钩到镇,下沉一线解决问题。同时开通市镇两级农机保障服务热线电话,确保极端天气应急有保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夏收时节,农业机械高强度工作容易出现故障,农业农村部门入村帮助农户进行农机的保养和维修,确保农机每天都能保持“健康”状态。

抢收抢烘抢出丰产丰收粮

抓好夏粮收购是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在时堰镇润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夏粮收购现场,机器轰鸣,热浪扑面,满载小麦的送粮车辆正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工作人员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根据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质量标准对每一车小麦进行扦样、质检、化验、称重、复检、入库,确保收购入库小麦容重、水分、杂质等指标都能达标入库。该镇种粮大户表示每年都来这儿,秤比较公正公平,价位也比较合理。

从田间地头到粮食运输,再到入仓存储,减损是关键一环。近年来,东台市积极引进绿色储粮技术工艺,配套信息智能化装备,通过科技赋能储粮全过程,用智慧粮仓牢牢稳住了农业丰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用现代化手段紧盯节粮减损,耕好“无形粮田”。

东台市全力推进夏粮收购工作,最大限度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压实粮食业务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执行主体责任,细化收购方案和应急预案,依托“满意苏粮”APP,坚持现场收购、预约收购和上门服务相结合,让农民卖“舒心粮”。同时落实安全储粮措施,规范企业收购行为,确保售粮农民和收粮职工的人身安全。据悉,东台市腾空仓容24万吨,筹集各类收购资金约5亿元,有力满足夏粮收购需求。

秸秆离田变废为宝促振兴

“小麦收割的时候,秸秆直接打捆离场清理,这样就不会像以前一样乱堆乱放,发生河道堵塞、焚烧等情况。”东台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今年麦收期间,东台市采取多举措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农业农村部门按照“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收储转运点、组有临时堆放点”的要求,推进重点区域和规模主体秸秆离田,确保6条河两侧20亩以上规模主体和300亩以上规模主体“应离尽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刚收完小麦的麦茬地里,搂草机、打捆机等大型机械进田来回穿梭作业。杂乱的秸秆被搂草机收拢、聚集,紧接着再被打捆机吸入,在内部旋转、压缩、捆绑后,变成一捆捆圆柱体,“吐出”后排列码放在麦田里。卡车、农用车在乡村小路上来回穿梭,把秸秆送至各储存点。

安丰镇“东安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将回收的小麦秸秆,一部分供应周边养殖场当饲料,一部分送到发电厂做燃料。“联社免费帮群众回收秸秆,方便播种秋作物,农民朋友们都很欢迎。”该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亩小麦能回收超200公斤秸秆,投入人工、机损、运输等成本70元上下,而1吨秸秆能卖500元左右,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代种代管农民种地更轻松

近几年,社会化服务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

在时堰镇农田上空,“润田农机飞防大队”的飞防技术员操作一架装有稻种的无人机缓缓升空,按照预设路线穿梭于田间播种。据悉,传统水稻种植方式每人每天只能完成1亩左右的作业量,采用无人机1亩地播种仅需3分多钟,效率是传统人工播种的20倍以上。

一辆标着“移动庄稼医院”的货车满载农资,驶到安丰镇一处麦田边,市供销合作社农资工作人员把农药搬到田头。现在农民只需在“东农服”手机平台下单,就有人把农资送到家门口。据悉,各地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原有农资保供网点的基础上,建设了“移动庄稼医院”,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整合全镇大型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400多台套、大中型植保机械118台、无人植保机26架、粮食烘干机组20台,建有一支300多人的机耕、机防手队伍,全年受托农田6万多亩,开展代耕代种代管、收获烘干、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时堰供销社主任、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理事长于卫国说。这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东台市不在少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社会化服务,把最优品种、最佳技术、最新装备导入粮食生产的全流程中,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难题。

稻田插秧绘就一年好“丰景”

随着夏收工作完美收官,东台市目前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秋粮生产之中。今年东台市水稻种植面积71.6万亩,以南粳46和南粳505为主的水稻优良食味品种占80%以上。

在溱东镇鲍庄村一处水稻田里,工人们将一筐筐嫩绿的秧苗搬上水稻插秧机,伴随着机械轰鸣声,水稻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慢慢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稳稳地立在水田里。溱东镇今年共有水稻面积3.65万亩,其中,使用机插秧种植的田块面积超过80%。

在南沈灶兆丰村夏播现场,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搬上插秧机均匀地插入田中,一会儿工夫,农田里沃野吐翠,一片生机盎然。“本合作社目前有插秧机十余台,育秧面积100亩左右,帮周边农户、周边大户代育秧代插8000亩左右,每天栽插300亩左右,大概15到20天栽插完。”合桂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顾合桂介绍。

当前,水稻插秧工作已近尾声。东台市各地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抓好栽插质量,积极主动协调管理好在田插秧机,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快栽插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水稻栽插任务。此外,重点做好栽后管理,确保化除、施肥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东台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