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内蒙古曾在8年时间内,连换三次省会。

那么,内蒙古为什么会经常换省会?呼和浩特又是如何"上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乌兰浩特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省,东西长约2400公里。

相当于一路开车从北京到广州,几乎贯穿了整个南北。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拥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

比如稀土、矿物、牛羊、风景名胜等,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内蒙古还具有充当我国北方防线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地理区位这方面,内蒙古的作用堪比中华之盾。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省份,它的省会城市,在短短8年时间里,直接换了3次。

而且这3个省会城市相距还特别远,颇有一种人们带着蒙古包迁移的感觉。

难道内蒙古人民真的把省会城市建立在蒙古包上吗?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可以从内蒙古的3个前后省会中,一一进行解析。

首先就是内蒙古的第一任省会城市,乌兰浩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自先秦时期开始,乌兰浩特就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到了隋唐时期,这里又成了鲜卑民族的地盘。

比如花木兰从军打击的对象,柔然,就是属于这块位置的。

到了清朝时期,这里又被称之为王爷庙。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称呼,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清朝的王爷,经常在这里修建庙宇,修的多了,绰号也就起来了。

1931年9月18日,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整个东北全境沦陷。

而王爷庙所在的这块区域,也随即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王爷庙沦陷以后,日本人将其划归为伪满洲国管辖。

在此期间,八路军成立了草原游击队,经常和日军打得有来有往。

抗战胜利以后,在这片地区,当地实权派成立了兴安盟政府,管控着方圆数千公里的土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这一年,我党的乌兰夫同志,在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支持下,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这下乌兰浩特才终于回到了咱们自己人手里。

在自治区政府成立当天,整条街道处处插满红旗,而兴安盟也改名为乌兰浩特,在蒙语里的意思,就是代表“红色的城市”。

在今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乌兰浩特作为一个革命老区,一直归呼伦贝尔盟管辖,而当地人也过起了牧马南山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内蒙古就得挑一个近一点的军事重镇,来作为省会城市。

这一挑,就挑到了张家口。

张家口作为蒙东的军事政治中心,早在明朝时期,就被赋予了军事重镇的地位。

那时候明朝一共有九个军事重镇,号称九边,以此来镇守北疆边境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张家口

到了清朝时期,张家口又被称为宣化府。

由于这块地方连接着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所以清政府可以在这里囤积重兵,这样就能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来扼守北方防线了。

清朝灭亡以后,北洋政府将北方许多地方进行重新规划。

光是内蒙古,就被划分成了绥远、热河、察哈尔以及宁夏四个省。

而张家口这个城市,则被分给了察哈尔省,一同归直隶省统辖。

1937年8月27日,日军开始进犯张家口地区。

张家口沦陷以后,日军在这里成立了伪察南自治政府,以此来控制晋冀察一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收复了张家口,东蒙地区才正式得以解放。

随后八路军便把张家口当做根据地,一边屯兵,一边大兴农业,把整个张家口发展的欣欣向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也正是在这时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把首府先放在张家口。

之所以选择张家口,一方面是由于张家口这边确实兵源充足,可以随时随地的调往边境地带。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里靠近北京,比较好管理。

就这样,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大力申请下,周总理同意了此次迁移省会的请求。

当然了,对于这个省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只是暂住一下。

因为张家口不仅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它还是察哈尔的省会。

在这种情况下,张家口无异于是“一城控两省”。

这在整个近代史时期,都是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只有清朝中期的“江南省拆解”,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那时候江苏和安徽正面临着分家,由于拆解的比较匆忙,安徽那边还没有可以安置巡抚的地方,所以安徽巡抚衙门里的官员,只能暂时居住在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这一住,就住了几十年,直到庐州城的建立,安徽巡抚才拖家带口的迁移过去。

可以说,像这种两省官员共处一城的情况,也就仅此两例而已。

当然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张家口还没待多久,就又得搬迁了。

因为张家口所属的察哈尔省,被一分为三。

三块地方被划分到了山西、河北和内蒙古一带,而靠近北京的张家口,则被划分给了河北省。

到了这时候,内蒙古就不能继续在张家口蹭省会了。

既然如此,内蒙古的省会城市该何去何从呢?

就在众人迷茫之际,呼和浩特市突然站出来了。

当然了,在此之前,呼和浩特的名字叫做归绥市。

跟乌兰浩特一样,归绥市自古以来也是游牧民族的聚居之地。

后来几经变迁,被蒙古族首领达延汗征服,赐名为归化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到了康熙年间,由于这块地方的民风比较彪悍,所以渐渐成为了清朝征兵的兵源地。

比如在征战准噶尔的时候,归化城这边就出了一万的兵源。

正是靠着这些骁勇善战的士兵,康熙皇帝才将准噶尔军队给击败,并征服了新疆地区。

呼和浩特

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更好的统治这片地区,便把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在一起,组成了归绥市。

自那以后,这块地方便以归绥的名字沿袭了下来。

1937年,日军在进攻东蒙地区的时候,顺便侵占了归绥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伪蒙疆政权。

日军的意思就是,想要通过这个北方枢纽之地,来掌控整个蒙古和新疆地区,这样就能北拒苏联了。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算盘珠子打得还挺响。

当然了,算盘响归响,我军也不是吃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在1938年12月的时候,也就是全民抗战第二年,八路军将领李井泉,率领部队进入到大青山,在里面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每当日军想要出兵剿灭八路军的时候,他们就干脆躲在大青山里面不出来。

一旦日军退回去了,李井泉便带着八路军队伍去掀铁路、炸碉堡,把日军折腾的死去活来。

最终,在大青山游击队的努力下,日军才没有往西扩进一寸土地。

1945年,随着日军战败,这块地区的名字又被改回了归绥市,继续充当绥远省的省会城市。

当时蒋介石对绥远省主席董其武寄予厚望,任命他为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让他跟傅作义一起,将北方的共军部队悉数剿灭。

面对蒋介石的要求,董其武和傅作义二人互相推诿。

因为在他们眼中,打击日本人,那是属于民族之战,可以倾尽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但打击共军,那是属于兄弟睨于墙,自己人打自己人,所以没必要拼命。

就这样,在董其武和傅作义两人的放水下,我军成功在东北和华北建立了大片根据地。

到了1949年9月18日的时候,董其武和傅作义干脆直接临阵起义,投诚了我军。

有了他俩的助力,我军不仅实力大增,还同时掌握了整个北方的战略根据地。

随后董其武便在包头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的签字仪式,绥远省一夜之间和平解放,这下内蒙古全境终于成为了我军的地盘。

到了1954年,全国范围内都面临着撤区并区的行动,因为这样就更加便于人员管理,以及军区的协调统筹。

在此期间,绥远省也面临着被撤销的结局。

绥远省被拆掉以后,省内的三个重点城市,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和包头,一并被分给了内蒙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到了这个时候,内蒙古可算是真真正正拥有自己的省会城市了。

于是乎,在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将呼和浩特定为自己的首府,并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从1946年到1954年,整整8年时间,内蒙古经历了3次的省会变换。

而在这3次的迁移过程中,内蒙古也见证了近代史的纷纷扰扰。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在这3次省会迁移过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既是时代的变迁,也是历史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