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陆阳主任的带领下,蒋年新主任和江冰主任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批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高密度标测房扑射频消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在房颤、房速、房扑等房性心律失常综合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房颤、房速治疗新选择。

接受手术的是一位高龄男性患者,曾在十几年前在当地医院进行射频房颤手术、左心耳封堵术,因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来到上海七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患者有快速性心房扑动,患者及家属十分焦急。由于病情复杂,药物治疗效果差,蒋年新主任经过详细检查及评估,决定采用心血管内科领域最新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为患者实施高精密度标测房扑射频消融手术。

术中首先于患者右房进行高精密度标测,提示激动来源于房间隔部位,于是对左房进行高精密度标测,结果提示患者为绕二尖瓣环逆时针激动的心房扑动,治疗团队在二尖瓣环峡部进行消融,房扑成功终止,手术顺利完成。

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且规则时,引起的心房快速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心压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及经济负担。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先进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作为手术中的重要一环,术者可通过标测诊断导管快速构建清晰的心腔模型,并通过各类电位信息的记录,准确寻找消融靶点,为手术的高效开展保驾护航。

作为新型导管全国首批使用者之一,蒋年新主任在术后表示:“新一代星型标测导管分支更多、覆盖心肌面积更大,提升了建模和标测效率,可一次获得更多的电位信息,更清晰地阐述不典型房扑发生机制、更准确地提示复杂房扑房速的消融路径,使患者在更大程度上获益。此外,在房颤治疗中,新一代导管能够构建出更精细、还原度更高的心腔结构,便于医生更合理的设计手术消融路线及导管定位。”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在陆阳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以蒋年新主任为核心、江冰等多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的电生理团队快速发展,在诊治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病例(如房颤、不典型房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等)及其全病程管理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团队导管消融手术理念、技能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手术流程也不断优化,持续开展新技术,如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颤、房扑房速,室性早搏、室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治疗等。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