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350余岁国槐,枯木逢春发新枝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同是历经漫漫时光洗礼的古树,长在满目葱茏的群山之中会多几分“仙气”,长在人来人往的市井之中则聚集更多的“人情”,安丘市金冢子镇前双庙村古槐就属于后者。清朝初年,它随迁徙村民扎根于此,与村子相伴相惜、彼此守望,已共同度过了350余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双庙村地形开阔,这株国槐位于村子正中央十字路的交会处。看到它的第一眼,即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3米多粗的树干向北倾斜,透过生长形成的树洞往里看,其内早已中空,部分树皮干枯脱落,大部分树枝已经干枯,但东侧一根树枝还是长出了茂密的新枝和新叶,上演着枯木逢春的传奇。树干上已经褪色的“福”字和随风飘扬的红绸,代表着村民对于它的关爱和崇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槐树干上的树洞

76岁的张其海是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年幼时在树下嬉闹,青年时在树下乘凉,如今还是常到这里坐坐。“这株国槐的年纪和我们村一样大。”张其海说,前双庙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初。当时,祖辈因官场变动携妻子及三个儿子举家从诸城南门里迁居到了安丘,建村时栽下了这株国槐。因长在水沟旁边,所以即便后来树干空了也一直长势茂盛,树上经常有喜鹊、斑鸠等鸟儿栖息。在张其海年幼时,粗壮的树根经雨水冲刷裸露出来,他和小伙伴经常踩着树根爬上树玩耍,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这株古槐陪伴着前双庙村一代代人长大,村民对它也有着特殊的感情,还以其枝干的繁茂与否来预测村子分支的兴衰。虽然这是人为强加于它的唯心之说,但也正是因为一代代口口相传,村民给予了它更多的关爱,看到有人攀折树枝或者上树捉鸟都会进行劝阻。

如今,家家户户住上了白墙红瓦的宽敞新居,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幸福的日子越过越好,村子变了模样,古树也老了。“以为它要坚持不下去了,终于又发芽了!”再次站到了树下,张其海像小时候一样张开双臂环抱这株古槐,感慨着岁月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其海如儿时一样环抱古槐。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一如当年,比如这株屹立不倒的国槐,比如树旁那盘吱吱呀呀的石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树旁有一盘石碾,在村子改造中保存了下来。

古树不言却记录历史。安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朱兆友介绍,这株古槐树冠9米、胸径3.5米,已被列入二级古树进行保护。前期,他们邀请古树专家对其进行了“会诊”,下步将根据“会诊”情况深翻土壤并进行改良,促进根系修复,并对中空树干进行杀菌、防腐处理,对断裂、干枯树干进行清理,同时采取物理、生物、化学方式综合防治病虫害,尽最大努力帮助古树恢复生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文图 崔晏硕 谭静/视频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