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夜晚。”

美国2024年大选首场电视直播辩论将于27日上演。总统拜登和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迎接这场“正面对决”。今年的辩论为何没有遵循过去的惯例而提前数月举行?现场将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

创下多个“第一”

也许是因为美国大选初选几无悬念、过于平淡,率先入局的两党候选人拜登和特朗普已迫不及待开启首次正面对决。作为美国大选的传统保留节目,即将于3天后打响的首场总统辩论吸睛十足,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今年这场辩论首次不是由传统主办方——两党总统辩论委员会(CPD)来组织,而是改为由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来提前几个月开始操办。

这一操作对辩论发起人拜登来说可谓用心良苦。首先,拜登对CPD组织2020年大选辩论的方式不满,批评其只为制造“大场面”,而不是“好辩论”,潜台词即他在CPD的辩论活动中未能获益。与此同时,拜登团队还考虑到选票的问题,认为CPD主办的辩论时间太晚,一些州的选民早已开始提前投票了。而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于,拜登通过本次电视辩论巧妙绕过CPD,把独立候选人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踢出局,仅限于他和特朗普之间。因为如果肯尼迪参与进来,就可能会夺走他的选票。据美国媒体报道,CNN为本次辩论参选人设下多个门槛:符合担任总统的宪法要求;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交正式的候选人声明;在符合CNN标准的4项全国民意调查中获得至少15%的支持率;出现在足够的州选票上,以满足赢得总统职位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的门槛。重重阻碍之下,肯尼迪显然难以满足所有要求,从而被排除在外。外媒认为,肯尼迪是重要的“搅局者”,他可能夺走相当大一部分选票。在福克斯新闻网近日公布的候选人支持率最新民调中,拜登43%,特朗普42%,肯尼迪10%。

辩论提前上演,特拜各有考量

按照惯例,美国大选总统辩论一般会安排在九、十月,但今年提前到了6月底举行,为什么会进行这样一种安排?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张春满认为,首先是拜登希望趁热打铁。因为目前特朗普被判有罪,他希望能够趁着这个案件的热度,抓紧与特朗普“正面硬刚”,借此来攻击特朗普。但对于拜登的策略,特朗普心知肚明。毫无疑问,特朗普也希望能够早点与拜登正面交锋,因为拜登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对于早点开打,双方默认达成共识。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双方都非常重视“提前投票”群体。美国大选除了在11月选举日当天现场投票,还可以根据各州不同安排提前投票。有些周甚至允许提前几十天,也就是在传统辩论的九、十月就去投票。就这意味着,提早举行辩论,向这些提前投票的选民阐释自己的政策主张,让他们早下决定,就有多一张选票的可能。而且提前投票群体比例越来越高,2020年大选中就有近1/3的人选择了提前投票。

今年总统辩论与往年大不同

首场辩论不仅时间提前,其现场规则设计也耐人寻味。除了双方将用抛硬币方式决定讲台位置、总结性发言顺序等细节花絮外,无现场观众、闭麦等要求则凸显拜登对这次辩论的精心考虑。其中,“闭麦”规则要求两位候选人的麦克风将在整个辩论期间静音,除非轮到发言时。这就有效避免了2020年总统选举期间两人唇枪舌战的场面再度重现。四年前的辩论中,拜登就深受特朗普频繁插嘴的困扰,讲话多次被特朗普打断,以至于甚至有些恼羞成怒:“你能不能闭嘴?”

张春满表示,“闭麦”后特朗普就无法在对方发言时插话或攻击,扰乱对方的节奏。现场没观众,候选人就无法与别人互动,也不会受到嘘声欢呼声或其他声音的影响。从目前披露的双方辩论议题看,包括经济、公共安全、移民、对外政策等问题,整体的设计对双方来说各有利弊。应该说这样的安排对双方影响都非常大,但总体而言不利于特朗普,对拜登则更为有利。因为年龄的原因,拜登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但毫无疑问政策议题更利于特朗普对拜登发难,毕竟现任总统目前确实面临很严重的国内外困境。

张春满说,这场辩论与过往有很大不同,双方具体会采取什么策略来“完赛”值得关注。可以想象是,双方有一个共同点,即辩论时两人一定会努力将对方塑造为一个不称职的候选人,一个未来的不称职的总统,尤其是一旦当选,会让美国成为一个无序的、混乱的国家。

但对于此前一直饱受年龄质疑的拜登而言,这场辩论无疑是其展示良好状态的最佳时刻。外媒报道称,拜登的主要任务是证明他在81岁高龄仍能胜任总统的工作,同时强调自己与特朗普的风格和政策不同。这将是一场“忍耐力测试”,以回应质疑者对其身体与智力敏锐度的攻击。

“美国现总统和前总统之间的首次辩论,重罪犯第一次作为主角的辩论,主要政党正式提名人未出炉前进行的首次辩论……”一系列标签无疑给这场辩论增添更多传奇色彩。在离正式选举时间已不久的6月,这场口水战能否成为大选的一个重要“拐点”,人们正拭目以待。也正如特朗普自己所言:“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