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长是文学的母题之一,成长主题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类型。因其书写如何“扣好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而格外受到关注,往往以其价值导向、书写对象、成长阅历、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与人生追求而受到小朋友、家长、老师和社会瞩目,甚至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乒乓响亮》,作者: 刘海栖,出品方: 蒲公英童书馆,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年3月。

刘海栖带有自传体意味的儿童小说《乒乓响亮》(贵州人民出版社2023年),就是一部广受好评和被持续关注的优秀作品,其塑造的普通男孩张方向——一个心地善良、诚实正直、纯真、朴实、执着、乐观、脚踏实地的小学生,唯其普通而更有着一般男孩的共同追求,在勤奋执着的追求中实现人生成长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一种读罢始终挥之不去的余味。

究其意味,作者在《后记》中道出了这部儿童小说的主题:人生成长。

去运动吧,在运动中见识世界,学会相处,丰富情感,挑战困难,战胜挫折,享受胜利……这一切种种,能使人健康成长。

对此,刘海栖也曾讲过:“我觉得打球实际上教会了我做人,教会了我做事,教会了我去全面看问题,教会了我知道什么叫友情,什么叫讲规则,什么叫不服输,总之很多……”作为一部儿童成长小说,《乒乓响亮》有着为人所道的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品味。

首先,《乒乓响亮》是一部很地道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要始终紧扣其本质特征,是以文学形式为儿童创作书写,唯此创作要以儿童形象塑造、儿童叙事视角、儿童动作为中心的故事情节、儿童生活的背景和场所为社会环境等为重心,这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达到文学目标的硬指标。以此来看,《乒乓响亮》可以说于小切口呈现了人生成长的大主题,以其形象思维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几近完美地达到了文学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乒乓响亮》内文图。

《乒乓响亮》叙述了四年级小男孩张方向的乒乓追梦之旅,以及张方向热爱乒乓球的一系列遭际。追梦之旅生动有趣,高潮迭起,细节既抓人又逗人。小说的叙述视点是明确清晰的,节奏是舒缓的,因此小朋友读起来很轻松愉悦,很适合少年读者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这种贴近读者需求的创作特点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本质要求和特点使然。就此而言,《乒乓响亮》具有很高的文学完成度。

此外,《乒乓响亮》以儿童的视点徐徐打开艺术世界,语言极其简洁、活泼、风趣,贯穿着一种儿童特有的思维逻辑。如在描写张方向与彭凯旋打比赛的场面时,写到徐宝贵看尚丽丽捡球一幕:语言极富特点,既朴实自然又有儿童趣味和生活色彩。

看得徐宝贵心花怒放。看得徐宝贵喜气洋洋。看得徐宝贵捧着肚子前仰后合。

再如小说写道:

徐宝贵和郑建设便像被人拔了气门芯,哧溜就瘪了,蔫头耷脑跟着尚丽丽走了。 水花被太阳照出霓虹,张方向脚下像有五彩花朵绽放,花开花落,此起彼伏。

此外,作品中描写孩子们“拔老根游戏、张方向与丁马果们打架、五年级二班比划‘V’字如同一片弹弓”等极有特点,这在作品中不胜枚举。

其次,作为一部书写成长主题的儿童小说,不仅要有故事情节,还要在一定的长度内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群像,从而展现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与时代氛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进而达到了以文学为时代定格的诉求。

对成长小说而言,主人公的选取和人物塑造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乒乓响亮》拿捏得很到位。当我拿到《乒乓响亮》时,几行封底文字映入眼帘:

这个男孩张方向,实在是普通,扎在人堆里不易被发现,有点胆小但不怯懦,个子不高,成绩中不溜儿。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男孩,喜欢上了乒乓球后,不顾一切,时时研究,处处琢磨……

他身上激扬向上的成长力量、朴实的生活信念、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恰似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见了童年成长该有的样子,纯真而温暖,简单而欢乐!

通常,成长主题的展开需要一定的情节长度,《乒乓响亮》刻画了张方向由四年级升入五年级的一段时光,作者在细节刻画上不吝笔墨,在结构上采用了复式叙述,从而拓展了成长主题的容量。刘海栖曾说过:“对于叙述方式的掌握,相当重要的一条便是对非叙述性语言的运用。”这一点从作品中可见一斑,小说中穿插着大段描写乒乓球技巧的非叙述性语言,因着刘海栖善于使用歌谣化的口语、形象化的比喻,读起来非但不枯燥,反而趣味横生。大量活泼、生动、明快、风趣的非叙述性语言,不仅减缓了小说的叙述节奏,也拉近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同时,叙事的复线结构还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蕴,使文本变得更有故事性和趣味性,也更加生动形象有可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乒乓响亮》内文图。

张方向不是一个乒乓奇才,就是一个喜欢打乒乓球、热爱乒乓球的普通少年,唯其普通才显出执着、持之以恒努力的意义,这才有人生成长的意味。球艺渐佳的张方向与校乒乓球冠军彭凯旋对决,终因紧张、失误而败北。张方向的挫败,尽管让小读者的满心期待落空,却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真实。这表明人生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唯有经历挫折、不顺甚至逆境才有阅历,当然这种逆境的难度要可控,要符合儿童的心态和成长的规律,唯此经历才有成长的因素和价值意味,才对儿童如何看待和理解成长有着一定的思想启示。

事实上,不仅张方向需要成长,教张方向打乒乓球的樊星——曾是省专业乒乓球队被教练看重的优秀选手,由于忘了带自己的球拍输掉一场重要比赛,其人生遭际同样体现出一种人生成长的主题。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启悟老师,樊星教张方向打球不求回报,最后还将极为珍贵的“老顺风”球拍送给了张方向,从而实现了师徒的共同成长。

再次,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还要在对“成长性”文学书写中,自然地揭示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出对“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教化,从而发挥儿童文学启迪人生的功能。《乒乓响亮》虽然是一部有着自传体色彩的儿童小说,但不乏浓厚的家国情怀,作品洋溢着一种报效祖国和催人奋进的爱国意识,从而很自然地把作品推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其价值引导作用也是和风细雨般的随风潜入夜,把爱国情怀种在了儿童的心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国文学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之一,这已内化为有良知的中国作家的一种创作自觉。中国是体育大国,乒乓球被称为国球,曾经有过举国狂欢的时刻,也曾经有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时刻”。《乒乓响亮》在为时代定格中,把打乒乓球与容国团们为国争光、赢得荣誉的故事,播撒在了张方向们的心里,构成了张方向们人生成长的土壤和激励奋进朝着“什么方向成长”的价值参照系。小说是讲故事的,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尤为重要。好的作品一定是触及时代主题、心中有祖国和人民的优秀作品。容国团、张燮林等一直是少年心中的亮光!尽管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将来当世界冠军的信念始终引导着孩子的成长……就此而言,《乒乓响亮》虽是小题材和小人物,却触及了大主题和赓续了中国文学根脉,从而以儿童文学的创作汇入了中国文学史浩浩荡荡的大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乒乓响亮》内文图。

最后,作为一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乒乓响亮》还有着对文学之为文学的艺术卓越性追求,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是作者深刻把握和坚守了文学的人民性导向,是实实在在地深入人民、扎根生活结出的硕果。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最好的创作资源和可挖掘的富矿,自传体的色彩可以让创作更加从容和得心应手,因而在艺术性追求和审美表达上很自然地做到了张弛有度,把人生成长的价值导向与洞察世事的启悟结合起来,从而成就了《乒乓响亮》的思想价值表达和艺术追求的有机统一。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二是在创作中遵循了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以真写活了儿童成长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以及心态的变化,写出了儿童成长的精神追求。艺术真实源自生活真实,源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如描写张方向跟在樊星后面的“比划姿势”(抬肘了!肩松了!拧腰!送跨!扑出去!),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原型体验(自传体)。再如,“打乒乓球,三分是手上的功夫,七分是腿上的功夫。俗话说,脚打七,手打三,千变万化快为先。”

同时,艺术真实还要见之于细节描写:“晚上睡觉张方向把球拍压在枕头下面,时不时把手伸进枕头底下去摸。球拍上的胶粒柔韧细密,摸上去手痒痒的,像被猫舌头舔似的,舔得他心里麻嗖嗖的。半夜醒来,张方向打开灯,摸出球拍看,可眼睛睁不开,就贴在鼻子上闻,香喷喷的橡胶味从鼻孔钻进去,在心里弥漫开,张方向才安心地睡着了。”此外,张方向在家里吊顶练习打乒乓球,以及小心细致地捡起乒乓球的碎片等等,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鲜明特点。作为小说来讲,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乒乓响亮》除了成功塑造主人公张方向的形象,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人物形象也塑造的很真实,符合少年儿童的视角与心理期待。如尚丽丽、徐宝贵、郑建设、“坏孩子”丁马果等同学,以及工人俱乐部的奇人大彪、亚利、敲钟人葛大爷等群像……特别是进入省队成为主力队员的樊星形象,一直是少年乒乓球爱好者张方向人生成长的参照和奋斗的榜样,二人的形象塑造可谓互为促进和相互支撑。

在结尾部分,樊星的《训练日记》弥补了樊星不在场的缺憾,有着启悟人生成长的意味……同样,以张方向自己成为“教练”,教一个低年级小同学打乒乓球结束全书,更是指向了一种成长……

正如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所言:这是一本“50后”作家写下的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乒乓球特殊记忆的难得的好书。窃以为此言不虚,但还需强调这部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怀旧”,而是对当下孩子的成长和为孩子成长所焦虑的家长有着诸多启示。

撰文/范玉刚

编辑/王田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