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了整整54年,直到1990年才被释放。

作为曾经的风云人物,不少媒体纷纷前来采访,试图探寻这位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心中所思所想。

当有位记者问及张学良最佩服谁时,张学良毫不犹豫的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张学良又为何佩服他们?

“东北王”张作霖

对于张学良来说,父亲张作霖无疑是他一生之中最早的榜样。

张作霖,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性格开朗、机智勇敢。

他曾投身绿林,后来受到清政府的招安,逐渐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方霸主。

在辛亥革命后,张作霖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手腕,逐步掌控东北地区的军政大权。

作为东北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张作霖有着过人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干。

他通过扩充陆军、建立海军、空军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最终使奉系成为当时整个北洋军阀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而他也成为东北地区的军事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来成为“东北王”之后,他依然牢记自己穷苦出身,非常惦记穷苦的百姓,遇到地方发生天灾人祸,都会去捐钱捐物赈济。

同时,在治理期间,他还在东北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百姓的改革措施,为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他最让张学良敬佩的是他在日本人面前始终坚持“主权在我”的原则,与日本人展开巧妙的斗争。

比如表面上讨好日本人,关系亲近,称兄道弟,但在实际政策执行时却推脱敷衍,这在推行“二十一条” 、“满蒙铁路悬案”这两件事情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在后来张学良当上东北军总司令后,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父亲在保卫家园、振兴民族方面的努力。

张作霖在军事生涯中的决策力、智慧和坚定意志,以及他在维护民族大义方面的所作所为都深深影响着年少的张学良。

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朋友周恩来

张学良佩服的第二个人就是周恩来。

从实际来说两人交集不多,真正相处时间仅仅8天9夜,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1935年张学良和东北军被派往西北剿共。而当时的我党向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希望结束当前的敌对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4月,张学良和周恩来两人第一次见面,在延安一个天主教堂内为达成统一的目的,两人开诚布公地进行交谈。

最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交流中,成功达成互派代表、互相通商等口头协议。

随后张学良多次给蒋介石建议放弃剿共,而是建立合作,但都遭到拒绝,二人也因此多次发生争辩。

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之后,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即投入到剿共前线。

而张杨两人则多次以民族大义劝说蒋介石,让其放弃剿共,接受抗日合作主张,都被无情驳回。

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最终采取了特别手段,发动“兵谏”,用武力扣留蒋介石,逼其抗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力扣押了蒋介石,但杀不得又放不得,于是张学良寻求周恩来的帮助。

值此紧急时刻,中共中央经过紧急磋商最终抛却一党之利,派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去往西安,共商合作大事。

会后,在两人的秘密交谈中周恩来明确告诉张学良,最好的解放办法不是分裂,不是内战,而是一致合作,共同抗日。

这需要尽快争取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然后体面释放并拥护他。

最后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蒋介石口头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随后张学良在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时被立刻逮捕,就此开启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囚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被捕后,周恩来多次采取营救措施,但很可惜一直没能如愿。

虽然两人仅相处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惺惺相惜的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周恩来总理赞誉张学良将军为“千古功臣”,更是三次为其流泪满面,深表思念之情。

而张学良也一直对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很是敬仰和佩服,曾说:“周恩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敬佩他的为人处世,也感激他对我的帮助。”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张学良佩服的第三人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张学良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父亲是“有雄才,无大略”,而蒋先生是“有大略,无雄才,只喜欢投机取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毛主席于他则是一位天生的领袖,既有雄才,又有大略。

张学良和毛主席从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中共这位最高的领导人表达敬仰和佩服之情。

张学良评价蒋介石投机取巧,爱用小人,且待人没有诚意,所以在他看来蒋介石手下没有人才。

而毛主席则相反,张学良认为他是天生的领导者,中共最后的成功和他伟大的个人魅力、出众的领导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让张学良佩服的当属毛主席所带领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残酷的环境和现实挑战,在张学良看来,这种硬生生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做法,如果换成其他人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

尤其是长征途中,被称为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身为敌对方,但不得不承认拖着3万残兵,在缺少枪药,且后方有40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追剿”的艰苦条件下逃出,并且成功“四渡”,这非天才难为。

他就明确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是做不到的。”

而红军能突破重重险阻和障碍,最终成功会师,是因为毛主席突出的军事领导才能,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

所以即使从未见过毛主席,张学良也由衷地赞叹:“他能创造一番事业,我们佩服得很。”

后记

这三个名字,代表了张学良心中的敬佩之情,也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采访的最后,张学良留下了发人深思的一席话: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军事力量,更在于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这三位伟人,正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