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44年的苏德战场之上,曾经爆发过一场堪称经典的奇迹突围战,即大名鼎鼎的齐克塞战役。

战斗双方分别为六万德军残部,以及百万苏联红军,按理来说,前者被后者包围,以双方十五倍以上的兵力对比,莫说是突围了,能活下来一个都是赚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磨难,在绝境之中,这六万残军居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辅以优秀的指挥、组织动员能力,竟奇迹般地突出了重围,并以损失不过两万的代价,顺带着消灭了五万敌军!

六万打一百万,还被团团包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跑了,还回手干掉了五万人,这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面对必死之局,德军是如何死里逃生的,这样一支劲旅又为何会遭到团团包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特勒:不许撤退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彼时苏德战场的局势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在1943年底,德军已然输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场局势也从德军单方面的攻城掠地,演变成了苏联红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暂时撤退,并步步为营,争取通过一场防御战将战争拖到谈判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而稳固自身在欧洲的地盘,当然,我们能想到这招,战争前线的将领们自然也能,例如曼施坦因元帅便是如此。

眼看着短期灭亡苏联的计划变成泡影,他第一时间就将麾下的南方集团军撤到了第聂伯河沿岸,并就地修建了防御阵地。

不仅如此,待得知苏军携百万大军在身后穷追猛打,没有一丝休战意向后,他更是亲自向希特勒提出了建议,即,继续后撤德军主力,以便保留有生力量,为后续的作战留存希望。

曼施坦因真不愧是二战第一名将,他的眼光极为毒辣,如此处理方式也算得上是最优解,如果按照他的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德国就算最终战败,也绝不会落得个失去所有占领地、被盟军肢解的下场,可很遗憾,对于这般苦口良言,身处柏林的希特勒却根本听不进去。

狂妄自大的他依旧认为德军的失败只是暂时的,仍然幻想着能够挽回东线战场的劣势,进而对苏联发起全面反击。

显然,希特勒的思维还停留在欧战前期,德国部队所向睥睨的阶段,所以,面对曼施坦因的谏言,他自然没有放在心上。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觉得对方才是不清醒的那个,于是,即便前线请求后撤的电报传来了一份又一份,他也始终都是一句:“不许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不让撤也就罢了,希特勒竟还做起了反败为胜的美梦,为此,他直接向曼施坦因许诺称,自己会尽快从中央集团军、北方集团军、A集团军抽调兵力前来救援,希望他们这些帝国的英雄能够发扬逆境求生的风格,用生命来捍卫脚下的每一寸阵地。

这简直是和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政策如出一辙,不能说这种想法有问题,只能说他们都忽视了前线战场的实际情况,在全面劣势的情况下,其实有时候保存实力未尝不是一种取胜之道,反之,也只能是让战士们白白浪费生命罢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希特勒的命令以及死亡威胁下,曼施坦因等人只能选择听令,而反观苏军这边,眼看着德军宁死不退,朱可夫元帅亦是喜出望外,第一时间便调动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的第二方面军,从科尔松的东南、东北地区全速前进,希望能够赶在对手改变主意之前实现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敌我双方都清楚局势走向的情况下,曼施坦因麾下的第十一军、第四十二军,以及一个独立集团总计六万人很快陷入了包围圈中。

但通过战况可知,截止至齐克塞战役开打之前,位于科尔松突出部的六万德军还是拥有全身而退可能的。

只要他们下定决心,很轻易就能从苏军包围圈的缝隙中逃出生天,只可惜还是那句话“不许撤退”,被猪油蒙了心的希特勒不单再度拒绝了前线撤退的请求,更是随即下达了反冲锋,一举收复乌克兰右岸的荒诞指令。

而在希特勒不顾实际情况的胡乱指挥下,到了1944年1月18日,在明面上看,位于突出部的两个军已是彻底失去了逃生的可能,德军逃无可逃,苏军穷追猛打,仅仅六天时间便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幸这支苏军先头部队的战斗素养欠缺,由于刚刚组建并没有什么战斗经验,这才没有一战击溃德军的心理防线,反倒是让对手有了继续反击的信心。

1月28日,苏军的口袋阵已然彻底成型,六万德国残部被牢牢固定在了包围圈中央,见此情形,苏军指挥官科涅夫将军十分兴奋,当即就向斯大林拍去了电报。

并做出了定会全歼敌军的保证,这也难怪,毕竟敌我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想到这六万待宰羔羊居然能够逃出生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突围?

在希特勒的错误判断下,本来能够全身而退的德军部队只得被迫留守,而苏军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快速动用百万大军对其展开了合围。

最终,仅在第一层包围圈内,他们就圈住了六万多德军精锐,以这个兵力对比,任谁来看这都是瓮中捉鳖之局,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来自曼施坦因的救场,当发现自己敬爱的元首居然如此糊涂之际,他直接选择了亲自下场。

先是调动第三,第四十七两个装甲军前去救援,随即又同意了第三装甲军指挥官的建议,打算将兵力集中在一个点,猛烈攻击苏军的防御漏洞,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被困友军。

按照曼施坦因的想法,这一战难度还是不大的,纵使有伤亡也不至于被苏军包了饺子,但很遗憾。

就在此时,希特勒竟再度横插一脚,又是说此举乃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又是异想天开,希望负责救援的两支装甲部队能够改变任务,从救援变成反包围,一举吃掉苏军的前沿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简直就是在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不得不听从最高指令的曼施坦因只好答应了这一方案。

可结果却很显然,德军本就兵力、火力不足,集中一点救援友军已经算是极限,与综合实力远超自身的苏军硬碰硬,这不是找死吗?

很快,这两支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重兵便被苏军打散,而施泰默曼和他领导的六万德军亦是再度失去了逃出生天的最佳时机。

一月的天气本就寒冷,更不用说是在极寒的东欧地区了,不过身体上的寒冷却半点都比不上六万德军内心的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基础上,很快就有人想到了投降,而苏军方面也仿佛很懂他们,没过许久就传出了“投降不杀”的消息,更有甚者,就连朱可夫元帅都带头签署了一份招降书,许诺只要德军肯投降,那己方必定会提供最好的战俘待遇。

面对这种情况,若是其他国家肯定早就投降了,但不知是该遗憾,还是该庆幸,德军却是个例外。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德国军人的战斗意志在欧美各国中算得上是最高的,虽说比不上东亚国家,却也懂得投降可耻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方面,在此前的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战役中,德军杀害了太多太多的苏联军民,这份仇恨堪称不共戴天,试问如果是你,你敢向自己的大仇家投降吗?

最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施泰默曼很快也发现了一个苏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刚刚提到过的兵员素质问题。

虽说兵力远超德军,可苏军之中大多数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不单没有多少战斗经验,更是缺乏战斗欲望,无论是步兵还是炮兵都是如此,面对这种敌人,只要死战到底还是有机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普通士兵可能不懂,可指挥官却是心知肚明,所以,很快施泰默曼便通过劝慰和演讲让手下放弃了投降的念头,当然了,既然不肯投降,那就要思考破局之法,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让己方的六万人马突出重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围四万,军事奇迹

陷入重重包围,唯一的生路也被希特勒截断,六万德军残部的内心无疑是绝望的。

所幸,在指挥官冷静地分析过后,他们找到了一线生机,不过理论终归是理论,具体该怎样实施依旧是一个难题。

话接上文,待坚定了信念后,施泰默曼迅速在战争沙盘上展开了推演,在他的手中,一个又一个的设想横空出世,而在二月初,他也总算想到了一个较为稳妥的突围方案,即,从格尼洛伊蒂基奇河北岸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干就干,通过联络后方的曼施坦因,施泰默曼得到了一个装甲军的支援,第三装甲军于2月11日快速抵达了格尼洛伊蒂基奇河沿岸,并建立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

而他自己也相应地做出了战术调整,快速撤出了包围圈北部的部队,并做出了绝境突围的准备。

先是外部的援军展开了突破,曼施坦因直接赌上了全部的家当,也就是六百多辆坦克对苏军防线发起了猛攻。

别说,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还真的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活生生将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虽说后续由于天气回暖,以及苏军的及时应对,导致装甲部队最终停在了距离被围友军只有不到三公里的地点,但此举却也给施泰默曼争取到了唯一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友军已经拼尽全力,施泰默曼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下达了丢下伤员、全军快速突围的命令。

随即,由党卫军维京师开路,六万德军一股脑儿向着友军的方向冲去,本来,苏军的支援部队已经到了,是完全有把握将他们拦住的。

但岂料就在此时,一场暴风雪的来袭却延缓了苏军的脚步,等到他们追上德军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队靠着自杀式冲锋早已逃到了山地地区,苏军看到的也只是负责垫后的“死士”罢了。

这群人为了保全战友个个悍不畏死,再加上施泰默曼亲自带队,德军的战斗力更是直线上升,进而足足拖住了苏军好几个小时,并最终以歼灭五万苏军为代价,成功护送四万主力部队逃出生天。

自此,这场不可能完成的突围战顺利落幕,这无疑算是战争史上的一桩奇迹,只可惜,这场奇迹也是有代价的。

其中最令人感到惋惜的,便是炮兵上将施泰默曼的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住了自己的四万将士,当苏军发现他的时候,这位英雄的遗体冻僵,可即便如此,他的手中却仍然紧紧攥着一把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震撼的一幕就连苏军指挥官都不禁落泪,毕竟世人都见过为了保护将军牺牲的士兵,却鲜有人见过为了保护士兵而牺牲的将军...

因此,在战役的最后,苏军并没有破坏施泰默曼将军的遗体,反倒是出于对英雄的尊敬,将他和那些负责殿后的士兵进行了厚葬,也算是守住了这位上将最后的体面。

不过施泰默曼将军的体面是守住了,东线战场上的德军却不然,此战他们虽然成功完成了突围,但总体来说,他们却败了个彻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个精锐师的覆灭直接导致德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锐减,不仅如此,由于战败的影响,希特勒与曼施坦因这对君臣亦是爆发了巨大的矛盾,前者认为后者畏战,这才导致德军节节败退,而后者也对前者大失所望,并最终离开了前线。

曼施坦因的离开堪称是苏德战场的一大转折点,当然想想也知道,以苏德两国的综合国力而言,就算他还在,就算希特勒依旧相信他,德军的战败亦是在所难免。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