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边播种边浇水,农民自研抗旱“水播耧”,1.5方水能浇1.5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正值抢种秋作物的关键时期。连续多日的高温少雨,几乎耗尽了麦收后仅存的一点墒情。怎样才能在缺水的情况下顺利夏播?乐陵市朱集镇大孙寨村村民刘金云研发出了“水播耧”,实现了边播种边精准浇水的好办法。

6月20日,乐陵市朱集镇大孙寨的一片麦茬地内,一台“水播耧”正在作业。只见一台拖拉机拉着一个容量为1.5方的水罐,水罐上安装着引水装置,与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巧妙组合在一起。拖拉机突突前行,一粒粒玉米种顺耧而下,与此同时,水罐里的水通过引水装置,精准地流到玉米种子附近,滋润着干旱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有两天时间,我们村320亩夏播就能完成!” 扒开刚刚播下玉米种的土壤,湿润润的,大孙寨村党支部书记刘金云连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连日来,天气干旱,村里的机井、水沟、农田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流、干涸、开裂,看着“喊渴”的农田,想着还有320亩土地没有播种,刘金云和村民们急得不得了。

“抢种秋作物 ,没水可不行。这次多亏刘书记,发明了这个‘水播耧’,实现了精准浇水,才使得玉米顺利播种。”大孙寨村合作社理事付洪德感慨地说。

“我也是受到江南稻田播种的启发,决定做一架‘水播耧’。”刘金云说, 6月15日,村里组织两委成员和党员代表一起协商抗旱抢种议事会,他提出了研制“水播耧”的想法,获得了大伙支持。由于事情紧急,这几天他就没歇着。先是自掏腰包1500元买来材料,紧接着便是焊接架子、调试设备进行试播……终于“水播耧”顺利投入使用。

刘金云告诉我们,天气干旱播种难,传统的办法就是浇水造墒。但这需要有水源和抽水机具,而且一般浇地造墒,1亩地需要用水180-200多方,而且造墒后还得等5-8天散墒后才能播种。现在,“水播耧”可以实现播种、浇水同时进行,一罐(容量1.5方)水就能精准播种约1.5亩。

“这两天,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也过来学习‘水播耧’,希望这个小发明能帮大伙一起抗旱保夏播,顺利把玉米都种上。” 刘金云说。

据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朱集镇积极组织专业帮扶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耕作一线,指导开展抗旱保苗工作,通过筑坝截水、疏通沟渠、开挖水渠鼓励开井等一系列举措,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科学协调灌溉水源,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抗旱保夏播,不仅要想方设法多调水,更重要的是多节水。”乐陵市水利局局长邢恩元介绍,除了自研“水播耧”,乐陵积极鼓励农民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加强节水宣传,摸排各乡镇灌水需求,制定灌溉计划,协调灌区按需放水,将来之不易的抗旱水用到“刀刃”上,既实现抗旱保墒,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 通讯员 贾鹏 孙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