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榆次很多次,但还从未到过榆次老城中看看,于是我决定再去榆次区时,一定去趟老城。

从太原坐901支路公交车,只需花3块钱,便能直达榆次老城。我中午下了车,一眼便看到了榆次老城的牌楼与游客中心,但看起来没什么人。

有点饿了,决定先吃饭。在附近找了一家餐馆,我本想品尝一下榆次特色美食桃花面,但奈何在附近巷子里居然没卖的,只好随便要了一碗河捞面。

餐馆里的秩序并不井井有条,顾客被安排合理,全屏老板娘的超强记忆。面端上来了,面条是荞麦做的,这对我倒是新鲜,浇头只有小炒肉,品尝了一口,味道还好,比较家常。

在山西很多小地方吃东西,你会发现食物给的量都很实在,但却缺乏包装噱头,虽然味道不错,但卖相总是一般,因此不利于推广。我风卷残云般吃掉这一大碗,顿时浑身充满饱腹之后的满足感。

进了榆次老城东大街后,事实证明我先吃饭是对的,在老城里好像没什么餐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次老城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然,现今的老城是经过大规模修缮的。老城跟山西大多数古县城一样,都是4条街十字交汇的格局。榆次老城中,以东西两条大街最为繁荣。

榆次老城的运营模式跟平遥古城一样,进城区是不需要门票的,但如果想逛老城中的几处文物景点,就得花钱买张通票。我看价格好像是75元左右。

最近手头紧,就不买门票了。山西有太多古建群,光山西中部这一带,忻州、太原、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就都有古城,甚至平遥过去的介休其实也有古城。

可能是非节日旺季的缘故,我来这天,榆次老城中的游客并不多。我在里面自东向西一直走,很快便看到了县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衙是要门票的,但因为游客少,门前也没人值守。一些人都是在门口处向里面探望几眼,然后便离开了。

我有长焦相机,得以能看到更里面一点。我感觉出来游玩,尤其是看古建筑之类的,长焦相机挺方便,经常可以充当可拍照的望远镜。

另外也不得不感叹,虽然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但相机这种东西几乎没什么变化,我这个长焦卡片机是2014年的产品,历经10年,一点儿也不旧,性能依旧及格。

县衙的门前是一处牌坊,我发现榆次老城中有多处类似的牌坊,上头包裹着大红花,给白色石料的素淡劲儿里增加了一点喜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衙对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后有小桥流水,以及一座像戏台的古楼。广场两侧是长廊,我在长廊中来回踱步,这里十分凉爽,我很喜欢亭子上梁的画儿,虽然知道是现代所描,但还是觉得有趣,仰头一幅幅去看,就像看连环画。

凉亭的一侧是个未开放的园子,里面绿意盎然,有许多古代名人塑像。阳光在他们的金属身躯上闪闪发亮,配着浓浓的翠绿,十分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凉亭的尽头处,一大群鸽子在地面阴凉处歇息。最有中国传统韵味的风景总是鸟语花香,古城配鸟,就像白酒配花生米与拍黄瓜,画面一醉,纸上的描述就变成了眼前实景,这就是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向前走,便看到了市楼。市楼看起来高大而漂亮,上面开满了花朵,很少在寻常古街上看到如此高的古楼。市楼下方通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作为标志性建筑,许多人喜欢站在这里拍照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了,在榆次老城中,有许多处网红墙,深受女生们喜欢。纵然今天游客很少,但依然能看到有女生穿着汉服在这里拍写真。

不知是临近机场还是何种缘故,榆次老城上空总有飞机经过。我特意抓拍了一张。如果说古城配鸟是诗意,那古城配飞机是什么?混搭与叛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市楼,我没有朝南街或者北街拐弯,因此看起来这两条街的商业气息更浓郁,两侧都是卖小商品或者游乐体验的店,跟大多数商业步行街类似。

径直走进西大街,西大街上有一处文庙,也是景点,没门票进不去,但可以看看外面的牌楼。我很喜欢这个牌楼,尤其是下方两侧的两座石狮子,虎头虎脑,很是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大街上明显更加安静,这里有古树,因此也显得很凉快。在红墙绿叶之下,总让人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被红歌声吸引,走进才发现,是一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格的地方,门前放着个音响,循环播放红歌。听惯了靡靡之音,还是红歌更具有中国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次老城,如果不去景点逛的话,感觉不算很大,一两个小时游转足矣。

我总感觉我这次稀里糊涂的,好像是逛了一圈,又好像跟没逛一样。人文景观确实太吃知识与兴趣门槛了,最后我又坐在了东大街的广场前,在一棵大树下,听旁边两个老头儿讲述榆次老城中厕所修建的故事。

最后我还是感概,山西实在是有太多古城了,论价值论特点论规模,榆次老城都只能算中不溜秋,也缺乏一些强有力的文化品牌带动,所以知名度也就这样儿,希望未来可以多主打一些差异化竞争吧。

如果你能关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