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化中国行 | 保定西大街,如何从落寞走向火热?

时已6月,河北保定西大街,“五一”假期的火热仍未褪去。

牌坊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现代都市气息浓厚;牌坊内,灰墙黛瓦,古建相连,热闹的集市充满人间烟火……漫步这条百年古街,仿佛穿越时空,历史与现代自然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保定市政协常委、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国勇看来,时光荏苒,保定西大街变了,却又没变。

西大街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繁华地段,建于宋、兴于清,曾为宋、金、元、明、清五朝军政要地,是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和象征。其牌坊伫立在保定古城的原西城门,一面刻着“西大街”三个字,另一面则刻着“瞻岳”二字。

“瞻岳”为何意?

“古城保定分布着四城门,各有两个大字‘瞻岳’‘望瀛’‘迎薰’‘拱极’,分别是四座城门的名字,代表着西门瞻望古北岳恒山,东门面朝大海,南门迎接南面暖风,北门拱卫京师。”王国勇介绍,这也说明保定城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作为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建筑风貌的商业文化街,西大街素有“直隶第一街”“北方名街”等美誉。

坡顶灰墙、“清风民韵”建筑风格的壁柱、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还有保存完好的传统砖雕……行走在西大街上,两侧各式清末民初建筑错落有致,其“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风格,彰显着一座古城的时代印记。

义春楼、春和庆、魁顺和等古建筑鳞次栉比,让游客仿若穿越回到了“老保定的旧日时光”;

第一客栈、协生印书局、贤良祠等一批红色革命遗址、纪念场馆临街而立,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老街区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驴火咖啡”“驴卡龙”“驴葫芦”“驴火味麻花”等“跨界”食品创意满满,反复刺激着来自各地的游客的味蕾;

“不来西大街,枉来保定府。”这句话在保定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保定火了,西大街也火了!“五一”假期,保定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古莲花池接待游客5.2万人次,西大街客流量达到40.03万人次。很多网友留言说,“我不是没见过西大街,我是没见过西大街这么多人。”

“别看现在的西大街繁华热闹,曾经也很落寞。”王国勇向记者介绍,前些年,街上一些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商铺杂乱无章,甚至因为距离医院较近成为“殡葬用品一条街”,大家对之颇为避讳。随着2022年古城保护更新项目逐步开展,历经8个多月的工程修缮,西大街实现了华丽蝶变。

“修旧如旧,就是要最大程度保留古街原本的样貌,最低程度干预。”保定市政协委员、中建文旅产业运营事业部总经理段晓舟告诉记者,西大街的更新重塑,拆、改、修、留、建相结合,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恢复老城记忆,促使一大批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

然而,段晓舟认为,古街修复不是最难的,建成之后如何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业态,从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更难。对此,西大街启动“凤还巢”计划,向全市征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老字号企业入驻,进一步增强了老街的文化味儿。

西大街的焕然一新,离不开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

“保定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委员们的建议、提案非常重视,我们提出的第一客栈的布展、引进特色美食文化、加强旅游标识建设等建议基本上都被采纳。”王国勇介绍,为了更好挖掘西大街的历史文化故事,他和多名政协委员一起,策划编纂了《保定东西大街史话》系列丛书,梳理出了这条古街的历史文脉编印成书,为西大街的修复改造提供历史支撑。同时,围绕“博物馆之城”“书院之城”“古城融合建设”等问题,委员们提出多项建议,集合成了2022年保定市政协的一号提案,被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落实。

“西大街更新规划的最终落地,也是协商出来的。”段晓舟介绍,几年来,政协委员们多次在这里共商古街保护建设利用大事,集思广益,接续建言,助推形成了如今的西大街。

“古城烟云流散,唯有长街不改;细览明清风物,品尝直隶美食,体味城市乡愁。河北保定,欢迎您。”作为一名老保定人,王国勇向大家发出了邀请。

策划:李木元

记者:谢阿愁 韩月

摄像:许义甫 汪凯

编导:韩月

后期:李玉祯

编辑:孙柏月(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