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名篇《七律·到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2月26日早晨冒雪祭拜毛主席的人们

如去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想让一个人崇拜谁很难,想阻止一个人不崇拜谁更难!”此语信然。以主席为例,去世将近50年后,民间自发参与老人家纪念活动的人员与年俱增,就验证了这点。

每年的12月25日的夜晚、韶山的毛主席铜像广场都会成为全国人民给主席祝贺生日的“中心会场”,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会自发赶来、给主席“守岁”。人们对于主席历久弥坚的景仰,来自主席高山仰止般的智慧、日月经天般的无私、以及对民众大海般的深情厚意;主席在群众面前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地以“救星”自居,和群众接触时、从来都很平易近人。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的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走亲访友的一段往事迄今仍在为韶山的乡亲们津津乐道。通过对于这段往事的追忆,大家可以感受到一个“真情真义的真伟人”。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结束在湖北武汉的视察后,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共中南局副书记、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陪同下,从武汉登船东下江西九江,登岸后即乘汽车在一条公路上驰行,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

临行前,毛主席告诉湖南省委负责人,这次我回韶山,你们不要兴师动众,特别不要派部队去,我要随便在群众中走走。就这样,从离家求学开始、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毛主席,在建国十周年的前三个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韶山。

在故乡,他快活极了,仿佛一下年轻了几十岁;他谒祖坟、探乡亲,从6月25日到27日,在停留在韶山的三天两夜里,在故土的山山水水中留下了赤子的足迹,在家园的乡里乡亲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下面是主席在那次回韶山时的一些小花絮。

1、毛主席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回韶山乘坐的吉姆车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毛主席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的陪同下,乘坐那辆灰白色的吉姆轿车车回到了韶山。毛主席走出轿车时,戴了个大口罩。早已在此等候的当地党政军负责同志,以及附近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厂的领导,一齐迎上前去,跟毛主席握手。

镁光灯直闪,记者不停地拍照,这时,毛主席的口罩仍未取下。忽然,有一个过路的孩子惊喜地大叫起来:“毛主席!毛主席回来了!”

喊声惊动了周围的群众,人们争先恐后地拢了过来,保卫人员拦也拦不住。毛主席见状,干脆把口罩摘了下来,向大家微笑着招手,并且用浓郁的韶山乡音说了声“乡亲们好”,才迈步走进了一号住所。

2、见“山神”

毛主席到达韶山招待所松山一号楼,迎接的是韶山招待所负责人毛伟昂。毛主席笑着握着他的手说:“我们老朋友又见面了(1951年毛伟昂曾到北京参加过国庆观礼,毛主席请他在家吃过饭),你去帮我把‘山神’请来。”

韶山土话称地方官为“山神”。在这里,毛主席是让毛伟昂把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叫来。毛继生听到消息后急忙赶来,他激动地对毛主席说:“那年(1954年,毛继生曾去北戴河看望毛主席)您说要回韶山看看,如今您真的回来啦!”

毛主席亲热地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我离开韶山几十年哒,这次回来,要同乡亲们会一会面,打一打讲,吃顿便饭。”

毛主席讲着一口韶山方言,一边扳着手指一边说,“我要请四个方面的人:一是我的老表和堂兄弟;二是韶山冲的烈属;三是老地下共产党员;四是老农协会员和老赤卫队员”,“明天晚上请他们来吃晚饭,我请你帮忙操持,用多少钱,由李银桥从我稿费中出”。

当天晚上,毛主席请来当地部分干部和群众座谈,向他们了解当地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父母坟前

3、祭父母

6月26日清晨,天刚放亮,毛主席没有通知任何人,仅有当时值班的一名警卫人员随行,蹚着没膝深的杂草,从山坡爬上山梁,径自朝驻地附近的小山走去。

不一会儿,从后面追赶上来的随行人员也都跟在毛主席后面,毛主席没有说话。此时,大家都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从后面赶来的一位湖南省公安厅的同志说:“这是去毛主席父母亲墓地的路。”

走不多远,毛主席在一个由黄土新修过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前肃然停住。随行人员不知道主席一清早就去拜谒父母的墓地,事前也没有什么准备。正在为难之时,沈同处长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递给主席,毛主席接过松枝,敬献在墓前,然后深深地鞠了3个躬,肃立在墓前默默沉思了片刻后说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毛主席接下来又面对父母的坟墓肃立良久,毛继生在旁边轻轻地问主席要不要修成石墓。毛主席说:“不要了,每年清明请你们代培一下土就行了。”

当天晚上,毛主席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回来,还要去看他们两位。”

后来,韶山人民将毛主席父母的墓地做了整修,为尊重主席意愿,没有做大的改建,只是立了一方石碑,上面刻着毛主席1919年10月8日撰写的《祭母文》。

4、到林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李文贵等乡亲拉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和乡亲们拉家常

到楠竹圮祭扫父母的坟墓后,主席沿着山路到了上屋场林场。老邻居李文贵是林场的负责人之一,一家人住在这里。毛主席和李文贵亲热地坐在大门口的禾场上拉家常。

李文贵心情无比激动、喜悦。当时,禾场上烧着一堆火土灰,青烟向着毛主席坐的地方飘去,卫士长请主席挪动一下地方。毛主席笑着对李文贵说:“我们不怕烟,还是坐在这里好,是不是啊?”

拉了一阵家常,李文贵送行主席往谢家屋场走去,路上遇到林场的邹忠味。毛主席看他的面色不好,忙问:“你有病呀?”邹忠味答:“有点小毛病,不要紧。”

主席回头对李文贵讲:“你要好好照顾他呀,只让他干些轻微劳动。”这一席话,感动得邹忠味一路走一路眼泪盈眶。

5、会邻居

毛主席祭奠父母后,走下山,来到旧居对面的谢家屋场。房屋的主人毛霞生一清早就下田干活去了,一听说毛主席到自己家里去了,把锄头一丢就往家跑。看到毛主席,连脚上的泥巴都没洗,赶忙跑上去与毛主席握手,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见毛主席来了,毛霞生的老伴、弟媳、七邻八舍一下子围满了一屋。毛霞生穿着一条短裤,脚上沾着泥巴,拘束地望着主席憨笑。毛主席给他递烟点火。毛霞生太激动了!手抖动得很,老是对不着火。

主席笑了,说:“不要紧张,自己人嘛。旧社会老百姓见了官就怕,如今怕么子咯?我小时候常去你家玩,喜欢坐你家门槛。你小的时候我抱过你,尿湿过我的裤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毛主席在谢家屋场和毛霞生拉家常(抱孩子妇女是后来“毛家饭店”创始人汤瑞仁)

主席的话使在场的干部与群众都哈哈大笑。毛主席问:“这屋里的土地老倌还在不在?”

“不在了。”

“那神六花呢?”

“神六花是我的父亲,也不在了。”毛霞生回答。

“那四道士呢?”

“也早死了。”土地老倌、神六花和四道士都是毛主席的近邻毛福村、毛福原等人的绰号。听说他们均已离世,毛主席伤感地沉默半晌后,环顾周围又问道:“现在这里住了几家?”

“这里现在是公共食堂,住了13家。”毛霞生如实回答。

“原先只住了3家,如今住了这么多人,怎么住得下呢?”毛主席摇摇头,指了指对面的故居,“住不下,我们那边房子也可以住人。”

毛主席扫视了一下屋场,问毛霞生:“这个屋场住了多少户人家?”

“住了10多户。”

“这么多人,怎么住得下,我家那边还有房子,可以搬过去住。”

在场的乡亲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毛主席老人家关心。”

毛主席又问大家:“这里的水稻每亩产多少斤?”一屋子的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没有作声,讲少了怕挨批评,讲多了怕主席不信。

这时,毛霞生说话了:“亩产800斤。”

“是一道800斤,还是两道800斤?”毛主席问。

“是一道。”毛霞生壮起胆子说。

“别瞒我,我看这号田每亩打得五六百斤就谢天谢地了。”毛主席说。

如去所搜集的素材中的原文是一道、两道,但似应为一稻、两稻。当地一年种两季水稻,主席问的应是一季水稻收800斤,还是两季水稻一共收800斤。事实上,关于产量的事情,主席在这次回韶山时,问过华国锋。

华国锋当时是湘潭地委书记。他工作扎实、作风务实,面对虚报、浮夸等不良风气,曾当面向主席汇报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他也因为这次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而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晒谷场

<待续>(共三部分,这是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