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民们最忙碌、最充实的季节。行走在会宁广袤的田野上,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长势良好,人们劳作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忙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在四房吴镇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块块绿色铺展在大地上,连片的马铃薯、玉米、胡麻郁郁葱葱。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来往于沟垄之间,除草、追肥,确保农作物稳产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房吴镇刘家湾口村村民 南粉莲:我今年种了13亩玉米,雨水好,玉米长得还可以,这一片玉米都是我种的,另一块地里也有3亩玉米,还种了6亩西葫芦。我今天来地里除草、追肥,今年庄稼还可以,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刘家湾口村,成片种植的特色作物籽用西葫芦同样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籽用西葫芦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经济效益好,种植成本低,产量较为稳定,吸引了更多农户投入种植,进一步盘活了乡村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房吴镇刘家湾口村村民 李淑莲:西葫芦是我今年开始种的,去年看邻居们种了卖钱,我觉得挺好的,今年也种了些。我正在铲地里的草,希望再下些雨,我多收些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四房吴镇多举措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模式,将撂荒地整治和粮食作物种植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房吴镇刘家湾口村党支部书记 李学儒:刘家湾口村今年粮食种植面积比较大,种植了玉米4000多亩,马铃薯种植了1000多亩,今年主要种小杂粮比较多,小杂粮通过合作社种植,以及农户自种,今年给合作社流转了大概有700多亩。去年与合作社流转土地,整治撂荒地,西葫芦种了400多亩,西葫芦籽的价格也比较好,今年全村种植西葫芦达到了2000余亩,今年西葫芦的产量也比较高,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会宁融媒记者 王璐 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