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健康“打底”才从容,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上了年纪想要“抓住”健康,疾病预防须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年听力损失

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老年性耳聋,也就是自然老化导致的听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年性耳聋的3个主要症状

1、听力损失:也就是听力下降,表现为老人听不见别人讲话,重复性提问等。

2、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听得见但听不清,或者轻声听不清,大声又嫌吵。

3、耳鸣:主要表现为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老年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且带来许多严重危害,但目前研究发现老年听力损失不受重视,患者筛查率低。这是由于很多老年人及家属对听力损失问题不够重视,觉得不影响生活,或者即使已经影响生活,但认为是自然老化过程,不认为是一种疾病。因此,关注老年听力损失问题,重视老年人听力筛查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年性耳聋通过日常防治可降低发生概率。

日常用耳要注意方式方法: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

  • 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情绪激动会加重内耳的缺血缺氧,导致听力下降。应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生活中不要与人争吵,保持平和的心态,维持稳定的情绪。

  • 避免在噪音大的地方久待

在噪声的刺激下,听觉器官和脑血管处于兴奋和痉挛状态。长此以往,听觉器官脑部供血不足,听觉细胞萎缩,导致听力逐渐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戒烟戒酒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直接损害听神经和神经中枢,造成脑血管功能紊乱,使内耳血液供应不足。

  • 适度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内耳的血液供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锻炼项目可以根据身体状况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都可以,但一定要坚持。

  • 治疗相关基础性疾病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容易引起末梢血管的病变,影响耳朵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减少对听力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