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连日来,安徽歙县迎来强降雨天气,遭遇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全县多地交通受阻、通讯中断、人员被困、物资匮乏,救援抢险刻不容缓。危急时刻,歙县速度、歙县温度成为风雨中的航标,各类闻令而动、逆水而行的动人场景在这座小城接续上演。

快,刻不容缓的是责任

风雨如号角,灾情如命令。

6月20日18时30分,歙县启动城区防洪一级响应,全县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到岗到位,全面投入人员转移安置和救灾抢险工作。交通、电力、通信各部门秒速奔赴,冲锋在前,歙县速度在城乡间传递。

6月22日下午1点35分,随着便桥角度的最后一次调试完成,在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的帮助下,歙县绍濂乡小溪村至王村镇路段实现人车通达,因道路损毁而被困2日的当地村民,通过便桥,实现了交通自由。在救援现场,绍濂乡乡干郑敏告诉笔者:“有的村民着急外出就医,有的村民要赴县城为孩子填报志愿,这条道路的抢修既充满难度,又迫在眉睫,武警官兵的专业有序给予了我们更大信心。”

6月22日晚8时,随着森村乡主干道光缆的抢通,歙县28个乡政府所在地已恢复通信,全县多个“失联村”与外界重建联系,在抢修通信设施的48个小时中,通信部门累计出动557人次,抢修车辆139台次、发电油机44台次,卫星电话95台,发送应急预警短信89万条。

挺进“孤岛”,是连日来歙县各地救援队伍的一致目标,而“孤岛”不“孤”,是歙县速度给予百姓群众的信心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军民“雨”水间是温暖

家园有殇爱无疆,洪水无情人有情。

6月22日,百余名民兵挺进绍濂乡,清淤、排险、安置,帮助村民恢复生产生活。在现场参与救灾的民兵方昊表示:“作为民兵,执行抢险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家中进水一米深,家中电器、家具受损的村民余林海告诉笔者:“80多岁的老母亲也是头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洪水,民兵同志很不容易,从早上现在清理了六七个小时,我们这里基本上清理好了,非常感谢他们。”

6月22日晚,歙县再次遭遇强降雨,23日下午,全县境内河流水位快速上涨,汛情险情再度严峻。

6月23日晚,黄山市防汛指挥部紧急调配驻地火箭军、市军分区、省武警机动队伍、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及社会救援等军地力量迅速集结,近200人的先行队伍星夜驰援歙县。

盛夏雨夜,在歙县鸿基商贸城,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部在抢通小溪、清溪、古祝全部道路之后,再次赶到这里,开始路面清淤工作;在城区练江桥北侧桥下,市军分区、县人武部基干民兵们正争分夺秒搬杂物、清淤泥;在经开区城西园区铁路桥下,市消防救援支队携带的两台“龙吸水”也开足马力持续快速排出城市积水。

“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一抹迷彩,军民“雨”水情深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众志成城后是希望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疾风骤雨中,志愿红、爱心人士等,成为城市中的温度传递者,他们温情相伴,帮助受灾群众共渡难关。

6月22日,歙县县直各部门1500余名党员干部带着铁锹、扫把,深入城区道路、包保小区开展道路清淤工作。歙县林业局机关支部党员方永茂说:“在这种危难时刻,我们党员更应该主动站出来,深入一线,积极参与抗灾自救,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大水来之前,社区工作人员就挨家挨户通知我们提前做准备;洪水退去后,工作人员又立马来帮我们清理卫生,非常感谢他们。”歙县城区商户吴改正说。徽城镇中和社区党委书记姚文庆介绍,社区组织了近400名志愿者及50多辆清运车,开展辖区内垃圾和淤泥的清运工作,后续还会继续安排人员清理清运,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清淤保畅,城市动了起来;捐款捐物,人心暖了起来。

在县卫健委停车场,县红十字会志愿者们正在搬运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和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联合捐赠的物资,准备送往绍濂、许村等受灾乡镇。

在森村乡人民政府,黄山运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向受灾严重的森村乡、绍濂乡捐款20万元、30万元爱心款,用于救灾帮扶,希望受灾乡镇尽快渡过难关。

此外,歙县各文艺家协会也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开展捐赠,大威家电,以及歙县长虹、美菱等电器经销商纷纷采购饮用水、食物,驱车送至各受灾乡镇。

截至6月22日中午12点,歙县红十字会共接收爱心捐款50余万元人民币,累计接收包括1200件矿泉水、280袋大米等防汛救灾物资,价值近7万元。

风雨多经人不老,栉风沐雨更坚强。骤雨疾驰中,是知难而进的笃定,是守望相助的坚毅。歙县,一张有速度、有温度、有情谊的抗洪“答卷”,正在提交中。(通讯员 杨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