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见世面,不是透支家庭,用钱给孩子铺路。

而是带孩子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

作者 | 番茄妈

临近暑假,身边的妈妈又开始蠢蠢欲动,为孩子计划暑期行程了。

我有一位朋友,两口子月收入加起来也就一万五左右,每个月除去一家三口的日常消费,所剩无几。

朋友平常省吃俭用,一件衣服能穿5、6年,更别说发奖金了给自己买套好点的护肤品都舍不得。

但一提到给孩子花钱,眼都不眨,多少钱都舍得。

昨晚和她聊天,告诉我这个暑假给孩子报了一个新加坡的研学营,费用要3万多,还不含往返机票。

美其名曰,其他的地方的钱可以省,但给孩子的教育必须是高配。

听得我咂舌无比。

想起家长圈里曾流行一种说法,孩子的暑假是分三六九等的。

  • 一等暑假,是带孩子去英美名校参加研学;
  • 二等暑假,是让孩子参与高端体育运动,比如,冲浪、帆船、冰球;
  • 三等暑假,是带着孩子在国内旅游,各种网红景点逛一逛。

好像不给孩子砸钱,让他们出门旅旅游,见见世面,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禁让人深思,用金钱为孩子砸出一个所谓的“高配暑假”,真的值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头,随着教育越来越卷,什么出国游学、各种夏令营、钢琴考级、马术体验、一对一网球陪练……越发火爆。

个个费用不菲,让许多父母苦不堪言。

如果说,暑假能把家长从培养孩子中解放几天,同时孩子还能学到东西,哪怕花点钱,倒也是值得。

可问题是,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体验,真的有必要吗?

来自南京的@王牧盈去年为大女儿报了一个北京的研学团。

女儿每天都要跟团坐大巴,7点出门,行程从早排到晚,光在路上就要4个小时。

同样的一天故宫之旅,她和丈夫带着二宝,在网上请了一位导游,500块钱讲解了快四个小时,内容丰富,还有互动小游戏,连5岁的二宝都喜欢。

回头一问大女儿,发现她们的故宫游览很仓促,只逛了两个小时,连御花园都没去。

还有一天,团里安排的凌晨2点起来看升旗,许多孩子困得要死,一上大巴就睡着了。

不少父母吐槽,所谓的研学其实就是在各大景点间奔波,拍照、打卡,毫无深度体验。

最后孩子回家累个半死不说,还啥也没学到,白费了时间和金钱。

另一位爸爸说,有一年暑假,他给儿子报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航海游。

为了儿子的这次航行,他连续加班了好几个月,就为了多赚点奖金好让孩子出去玩。

可儿子回来后,脸上却没有半点开心和满足。

几番询问下,孩子才支支吾吾地说:“我以后再也不去了,我的装备比别人差远了。”

原来,他给儿子准备的自然都是一些基本的装备。可其他的孩子,全都有高端的望远镜、潜水服,还有专业的摄影器材。

整个过程,儿子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心里又自卑又嫉妒,自然没有心情好好玩了。

这位爸爸很是后悔,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大把的钱,没有撑大孩子的眼界,却助长了他的虚荣。

普通家庭,硬要给孩子过“高配”暑假,不仅是浪费钱,还会毁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韩国影星李英爱教育一双儿女的故事。

她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煞费苦心,特意搬迁到远离都市喧嚣的杨平居住。

她还专门在房子旁边开辟了一片菜园。

春天,种下各种蔬菜水果,和孩子们一起浇灌;

秋天,一起收获丰收的快乐,用天然地下水清洗食材,带着孩子做料理。

一株花、几片叶、一片草地就可以构成孩子的奇妙世界,让他们徜徉其中。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在大自然的滋养下,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生得聪明可爱。

儿子承权9岁时就已经可以和大人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女儿也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音乐家。

我们常常将孩子的成长和见识,局限于昂贵的游学项目、夏令营、

却忽略了,想要开阔孩子视野,不一定要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

而是带孩子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这个世界。

董宇辉的父亲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带给了他不一样的眼界。

每到暑假,父亲都会带着他一起,喂小鸟、养蚂蚁、抓蝈蝈,甚至在大夏天的中午带着董宇辉去草丛中捕蛇。

喜欢吃啥家里就种啥,虽然没有好的零食,但是葡萄、草莓、杏子、番茄这样的水果,父亲都种了一个遍。

平常他的父亲很喜欢在家里看书,哪怕是《苹果树的种植技巧》《母猪的产后护理》这样的书,父亲也读得津津有味。

放假走亲戚的时候,父亲还会特意向他们要一些订阅的杂志和报纸,带回家给董宇辉看。

就这样,他得到了很多阅读的机会,也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的人生应该涉及方方面面,是开阔的,多元化的,丰富的。

这些真正需要的“见识”,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男人一个孩》里写道:

“除了旅行,我发现干别的很多事也能有旅行的享受,比如读书,比如工作。总而言之,在读书和旅游比起来,我宁愿当个已读书本的收藏者,也不愿意当个目的地的收藏者。”

很多时候,不一定只有通过花钱、打卡,才能让孩子见世面。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低配版“见世面”方式:

1. 带孩子去公园

以前放假,我时常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玩,一待就是一下午。

我会带孩子一起观察飞鸟鱼虫、花草树木,用带有识物功能的APP扫一扫,就能看到植物或者昆虫的简介。

我会搭起帐篷,铺上一个垫子、放上几个面包、几瓶水、几篮水果,带孩子享受野餐的乐趣。

公园里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他们可以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这里,不仅能调动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还能让孩子享受美好的玩耍时光。

2. 带孩子体验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

父母可以趁暑假,挑一两种孩子日常不常接触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地铁、公交、轻轨、还是高铁,都能坐出不同的花样来。

坐公交时,孩子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购票、如何找座位以及如何保持礼貌和秩序。

孩子还能顺便欣赏到沿途的风景、路边的街道。

再者,带他乘坐一次火车或者高铁,让他自己收拾行李,再拿着自己的行李找到对应车厢以及座位。

不仅能培养他独当一面的勇气,还能让他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以及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 摆一次地摊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段子:

孩子表达能力弱怎么办?——去摆摊;
孩子看到陌生人害羞怎么办?——去摆摊;
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去摆摊!

想要提升孩子阅历,磨炼生活技能,暑假不妨带孩子体验下摆摊。

河北石家庄,就有4个堂兄弟组团摆摊卖冰棍,大太阳天,热得满头大汗,他们仍努力叫卖。

虽然只卖了七八十块刚好回本,但他们却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摆摊还能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赚钱的不易。

相信经历这番体验之后,他更能理解父母的付出,从而会更努力地去读书,追逐梦想。

4. 和孩子一起逛超市

我一直觉得,带孩子逛超市,是一件看起来很日常,却极有教育意义的事。

出发之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共同制定一张“购物清单”。

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预算,让孩子通过简单的计算和取舍后,在预算内选购自己喜欢的东西。

之后到了超市,再让孩子根据购物清单自己选购商品,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最后,在购物结束的时候分一些东西给孩子拎着,一来能锻炼一下孩子的身体;二来也能让他们学会分担,体谅父母。

5. 带孩子读一些“闲书”

平常孩子学业繁忙,无空阅读,暑假便是一个让孩子读“闲书”的好机会。

莫言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到:

“我童年时,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写下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蒋昕捷,从小就喜欢读闲书,《隋唐演义》《古文观止》等很多古典小说,他都烂熟于心。

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在那个夏天,不经意间改写了他的命运。

别小瞧这些“闲书”,他们不仅能拓展孩子的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作家孙生龙曾说过:

“这年头,不是有钱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权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钱、拼权都是假的,拼智慧、拼给孩子最好的传承,才是真的。”

真正的见世面,不是透支家庭,用钱给孩子铺路。

而是领着他步入知识的殿堂,走进自然的怀抱,体验不同的人生,奔赴热闹而又真实的人间。

点个赞吧,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带领孩子都过一个热气腾腾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