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校的经费数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条件。特别是以工科为招牌的相关院校,其所获经费的多少,往往与学校的科学研产能力、校内的实验硬件水平、以及能否培养出高层次学术人才的教学质量直接挂钩。

从星球数据派最新公布的“中国985大学预算经费最新排名及5年变化趋势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连理工大学5年内预算经费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1.3%。在这份强校云集的榜单当中,全国CAGR增幅超过11%的985高校仅有13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言之,近5年来,国家对这所工科强校的经费投入,在强者云集的985院校圈里,都是顶顶高的。特别是在2023年和2024年,大工已连续两年预算经费总额突破百亿。这种迅猛的发展趋势,既是国家对该校发展实力与潜力的双重认可,也是当下乃至未来,大工人才培养资源更为充沛的数据佐证

细看大工今年的“2024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大家便能发现,该校在“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高技术研究的预算数额”这两个部分的经费,较去年有明显提高。我们都知道,以上两大部分直接决定着高校的科研条件。而一流的科研条件,往往会给大学开展本研贯通、培养卓越人才提供充足的沃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得益于连年增长的经费拨款,以及倾向科研的经费安排,早在去年年底,大工就已在前期本研衔接培养的基础上,实行本研纵向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设计,依托学校自身的科研实力为各学段的学子赋能。

简单来说,这种“贯通”教育给学生的能力成长提供了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个性化选择学术的发展方向。譬如,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同学们可依据自身的需要,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自主选课。不少吸纳该校科研成果的本、研课程都在学生们的可选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这一培养模式还打破了本研学段界限和学生身份障碍,让本硕博学生都可以共同参加科研项目以及学科专业竞赛,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交流学术、分享经验。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还将获得参加国际化学术交流等机会。

而在整个学习阶段,校内众多一流的科研导师也将帮助同学们制定科研计划。不管是日常的科学实验,还是学术论文的撰写、研究项目的开展,该校学子都将有机会和科研名家“面对面”,从而取得“一对一”的科研培养定制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大工之所以能铺开“科研育人”,甚至是借此来发展本研贯通教育,往往离不开其在前端学术领域的强劲科研实力。而立足于该校本研贯通式教育下的学生,不管是学习内驱力还是创新发展力都将“快人一步”。这种尽早培养的科学思维,也将对该校即将读硕的本科生、争取参与国家重大重点项研究的硕博生来说,具有显著的前期优势

不过,作为一所工科强校,大工“科研化、贯通式培养”的教育特色,其实还展现在该校的“强基计划”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我国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基础学科输送高端关键人才的重要改革,“强基计划”常被不少人视作向我国输送卓越科学家的重要阵地,也有着“本硕博衔接培养”的报考优势。而身为我国强基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大工自然在培养此类拔尖学生时的教育经验更为丰富、教学资源更加充沛。

就拿该校2020级首批强基计划学生的当下发展情况来说,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共90位学生,均顺利完成转段、100%继续深造。其中,占比超过60%的学生更是先后进入杰出人才的团队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强基计划打造的是国家基础研究的后备力量,其对于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标准尤为严格。因此,就算一些985高校的强基计划专业“有进有出”,我们也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常态。

不过,大工强基计划的首届学生便已能达到100%转段的数据,这其实很能说明该校在拔尖人才培养上的能力了。而当我们细细考究该校的“强基计划”培养模式,更能印证:首届强基的突出成果,绝不是大工运气使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20年成为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以来,大连理工大学选取优势基础学科,融合强势工科,设计了以本研贯通式,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特色的“一式二制三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保障了每一位强基学生的教育条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早早积攒科研经验、提高学术造诣,该校强基计划在本科阶段的培养具有显著的科研化特点,已让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不断线”。

早在本科一年级时,强基计划的学生便能进入导师的实验室,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由导师指导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学校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均向强基计划的学生们免费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鉴于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学习进度、科研内容不同,该校更是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了“3+1”本科、“3+1+2”本硕衔接、“3+1+4”本博衔接的三种培养方案。这既让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专业课程内容以及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又能让大家在严谨自由的科学研究中,将本科毕业论文与硕士、博士阶段的研究内容有效衔接,从而具备转段所要求的能力要求,最终成功“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见得,不论是本研贯通式教育,还是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大连理工大学依托扎实的科研实力,确已将该校“全学段、多层次的本硕博教育”推至又一个高峰,为更多优质生源提供挖掘潜力的渠道。

结合我国连年向该校输送的充沛经费,不难想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连理工大学还将依托数亿的经费支持,不断发展科研实力,为国内追求本硕博贯通教育的学子们提供更加稳定的发展平台,不辜负国家与社会对该校发展潜力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