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本次排名覆盖来自106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00所大学,总计有71所中国内地高校进入本次QS世界大学排名,近一半(46%)上榜的中国内地大学位列全球前500。在QS研究影响力衡量标准的“师均论文引用”指标中,全球前100的大学中24所来自中国内地,其中6所更是进入全球前20。

由此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中,整体发展速度和成效都十分喜人,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顶尖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依旧稳定发挥。本次排名主要从学术声誉、每位教员的引用率、师生比、国际教师比例、国际研究网络、就业结果、国际学生占比、雇主声誉和可持续性等指标进行评价。

而在国际教师比例这一项,大连理工大学以11.5的得分超越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其中华中理工大学为10.7、北京理工大学为5.7、华中科技大学为5.2,这一对比充分显示了大工在国际人才方面的显著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建设“双一流”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5 年,在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双一流”战略的实施,面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海外传播力对大学办学的影响与日俱增。因此,大力推进我国高校的海外传播建设是一项必要且紧迫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开放办学就成为增强国际教育影响力和提升在国际前沿创新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这也是大连理工大学制胜的关键

目前大工有中白、中美、中日、中英四个合作办学单设代码招生,是拥有合作办学招生机构和项目最多的高校之一。其中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高校分别是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还有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高校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正是以这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载体,大工不断吸纳国际教师、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比如,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是大工与英国莱斯特大学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该学院的师资分为专业课教师、语言教师和班主任,其中专业课教师里外籍教师的占比为43%,语言类教师里外籍教师的占比为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依托大工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在中白两国教育部共同批准下在本科层次设立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而在这一学院中,国际教师的比例所占的比重更大,更能体现大工在招揽国际师资上的实力。而在该学院的师资构成中有47.5%的教师来自俄罗斯,负责语言课程和专业教学,为学生打造深厚的国际化学习环境,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除此之外,大连理工大学每年还会聘请长期短期海外专家学者600人来校工作访学,这些海外专家学者在不同领域都具备一流的研究水平、学术能力和优质的业界声誉,而大工邀请他们来“助阵”,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打开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国际思维、深化行业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不断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既是大工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不断构筑高水平人才蓄水池的一部分,也是该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为此,大工专门召开学习会议,提出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不断注入“新质生产力”,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那么这就要求,汇聚高端人才资源,最好是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质量教学人才。而大连理工大学正是深知这一点,因此以开放办学为契机,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载体,这样不仅保障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国际化环境,也保障了该校的国际师资比例,这大概也是大工能够在此次2025QS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教师比例这一项超越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根本原因。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到国际师资是提升国际教育影响力的突破口之一,是加强留学生培养、完善国际合作格局的第一步,更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队伍的具象化。

综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最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发展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发出人才强国的时代最强音。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