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辽国,你会发现自己养了好几年的羊终于到了膘肥体壮可以卖钱的时候,这时来你家收羊的人是宋朝的大客户,他给你的钱是宋朝的货币。

卖羊赚了钱,去集市上买几块布料,给孩子做衣服,你会发现这些布都是临安进口的,当时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宋朝进口的,就连使用的货币也都是宋朝的货币。

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你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但自己就是很穷,每天辛苦劳作,但生活似乎一点改变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很羡慕宋朝人的生活,又想不通,为什么辽国人民却这么穷?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从120年前,宋国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说起。

公元936年,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为了答谢契丹帮助灭后唐的恩德。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改国号为辽),使得辽国将自己的疆域推到了长城以南,从而控制了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一心想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中原,然而这个梦想从宋太祖到宋高祖再到宋真宗,都没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能坐下来和谈,在公元1005年正月,正式签订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总结起来就两条:

第一: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边界设立戍边人员,两边居民不得相互入侵。

第二:宋朝每年向辽国输送岁币,白银十万两,绢20万两,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这个条约在今天看来不但不平等,甚至还有点丧权辱国的意思。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平等的条约,却是宋朝最高明之处!

10万两白银,20万绢,对于宋朝来讲就是九牛一毛,宋朝每年打仗军费开支需要5000万两,这个合约真的是花小钱捡大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国处在北方,除了牛羊马匹以外,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宋朝的,反而是宋朝输出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辽国需要的,刚开始辽国还卖一些马匹给宋朝,但是后来发现宋朝的骑兵越来越多,就再也不敢卖马给他们了。

结果双方贸易,最后变成了单边贸易,宋朝不断的利用贸易顺差,源源不断的从辽国赚钱,赚回来的成本早已不止每年给辽国的30万岁币。

自从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收兵,满足了百姓们渴望和平安定的愿望。

宋朝在长期遭受了战争之苦后,特别渴望和平,为了信守盟约,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定边境秩序,如修改一些边境上对辽有侮辱的城市名字,如平虏城等。同时还将宋辽使节往来发展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交聘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为宋辽双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双方自由贸易之后,辽国内的交易使用的铜钱大部分都来自宋朝。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宋朝通过每年给辽国30万岁币,就像中央固定给边疆支援一部分财政补贴一样,不过九牛一毛。

辽国不懂经济,见宋朝货币在辽国内通用,于是干脆就不发行自己的货币了,反正发行出来老百姓也不认,甚至连辽国的皇帝都觉得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这也是今天古钱币收藏界中很难找到辽国铜钱的原因。

正是这场无声无息的货币战争,在100多年双方无战事安定的环境下,辽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宋,几乎掏空了整个辽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签订“澶渊之盟”,到辽灭亡,宋朝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在这120年中,宋将文化、经济推向了高潮,现在再来看当初的和约,才发现,宋真宗当时是真高明,用每年30万岁币换取120年和平。

这场旷日持久的货币战争,悄无声息的持续了300年,与今天的贸易战不同的是,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货币战争,没有一个国家会放弃货币发行权。1000多年后,再来回味这场货币战争,才发现经济被掏空,是金,辽迅速衰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