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对武汉的出租车行业印象很差,说起来都是泪。

其实,出租车这个行业,在全国各地,大多数地方的人都体验不算很好。

2009年,我在兰州火车站,站在雨里等了半小时,才有辆车愿意拉我,到了地方发现我不认路,给我放在离目的地还有一公里的地方,我自己拎着大包小包走过去的。

2016年深夜在内蒙海拉尔机场出来,打了个车,半路司机说车坏了,没油了,让我们下去另外打车。

因为在机场上车的时候,警察特意叮嘱我们按打表给钱,不要听司机的。

我们几个人只好下来在路边另外拦一辆车。

这种类似的经历很多,说起来都体验不咋好。

相对而言,之前上海的出租车一直都还口碑不错,基本上不咋绕路,也不咋拒载,投诉了之后处理很快。

因为那时候大多数地方的出租车其实都是承包经营的,车给了司机,就司机自己开,除了交份子钱,其它公司也不管,实际上司机都是个体户。

这也导致一些地方的出租车行业成了黑社会聚集的领域,实际上等于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自身利益,打压竞争者。

上海之所以好一点,是因为当时上海的出租车是全国少有的国企占80%的城市,出租车司机也是公司的员工,公司要给交社保啥的。

当然,代价是上海的出租车起步价当时在全国一直是最高的,可能仅次于深圳,运价也高,夜间十一点之后要加钱,超过十公里还要加钱。

所以,网约车出来之前,有段时间舆论对上海的出租车印象很好,有些地方整治出租车行业,也是以上海的管理方式为模板。

后来有了网约车之后,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出租车司机也是用网约车平台接单,除非是在机场、火车站强制排队上客。

网约车确实是让大家打车更方便了,也更便宜了,作为用户来说,确实有好处。

但代价是有段时间有很多乱象,比如安全没有保障,司机鱼龙混杂等等,不容易管理。

所以上海有段时间坚持不肯让滴滴落地,在全国被很多人认为是过分保守,不支持创新。

滴滴已经可以在全国落地合法经营,所有人都认为出租车行业可以消失了的时候,也是上海带头,和一些城市顶住了压力,没有向网约车妥协。

有些城市的出租车行业为了阻止网约车落地,也出现过不少出租车围堵网约车的事情。

一直到经过整顿之后,统一了标准,才又好了。

现在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都一样,都是在网上接单,但大家的收入啥的也都差不多了,拒载、抱怨路太近的就多了,我也碰上过多次。

至于乘客价格什么的,其实也基本上都和网约车出现之前差不多了,但司机到手的钱比之前出租车司机其实少了不少。

所以说,创新不是不可以,当然可以创新,问题是要看你是怎么创新。

如果你创新的方式就是卷,用压低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再通过价格战去打压传统的商业模式,这种卷法是不道德的,也不应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