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临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已陆续进入“期末考试状态”。

既然是考试,自然成绩就有高有低,有好有坏。考得好,大人高兴,孩子也能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考不好,大人焦虑,孩子难免也会在暑假里倍感压力,心情低落。

正是因为孩子们明白这一道理,所以,越临近考试,孩子内心就越发紧张,生怕考不到理想成绩,让父母失望,无法享受快乐的暑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我们都知道,过度的考前焦虑并不是好事。

所以,作为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考前焦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特别是当孩子焦虑到说出“妈妈,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的话语时。

我们就更该注意自己的应对方式了!

01缓解孩子考前焦虑,二、三流父母这么做

① “没关系,考不好也没关系”

一位网友称,自己小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总是用“没关系没关系”来安慰她。然而,这位网友每次听到妈妈的这句“没关系”,不但没有获得安慰,反而觉得压力更大、更加内疚。她甚至表示,相比妈妈说这句话,还不如狠狠地凶自己几句。

当孩子向你说出“妈妈,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这句话时,他们内心深处实际上是在寻求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没关系,考不好也没关系” 这样模糊且缺乏具体内容的话语,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心情。

甚至可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不高,或者并不真正关心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从而增加他们的压力和内疚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你怎么会这么想?你一定能考好的”

“你一定能考好”,看似相信孩子,给予孩子鼓励,其实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不允许你考不好。”

这样笃定的话语,不仅无法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反而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不能与自己共情,从而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③“别再想这些了,把心思放在复习上”

孩子可能因为对考试的不确定性感到害怕,需要先释放这种情绪,才能更好地投入复习。

但父母这种让孩子停止思考、专注复习的话语,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关心学习结果,不在乎自己的心理状态,只能压抑情绪去学习。

这不仅无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复习时心不在焉,效率低下。

④ “如果你考不好,那就得接受惩罚”

考试原本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却因为这样的威胁变成了一场可怕的审判。

孩子考前听到这样的话,内心可能会更加紧张惶恐,在考试中发挥失常。

因为孩子可能会在考试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考不好的后果,而无法集中精力答题。又或者为了避免惩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作弊,从而违背了考试的初衷和道德准则。

此外,这种威胁式的话语,还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支持,破坏亲子关系的同时,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态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缓解孩子考前焦虑,一流父母这么做

孩子考前紧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第一步:倾听

倾听在亲子谈话中的作用,相当于“0”在数学中的作用。

适当的倾听可以调节说话的节奏,让孩子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沟通。

当孩子表达对考试的担忧时,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情,专注地倾听孩子的担忧,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例如,家长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对考试有些担心,愿意和我多说一说吗?

第二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避免孩子,在考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减轻学习压力与焦虑的心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考试进度的安排,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情况,制定一个详细且可行的复习计划,将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目标,查缺补漏,逐步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步:保持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提供一种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调节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考前情绪过于焦虑,应该营造这样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内部的冲突和压力源。

比如,避免在孩子面前争论家庭琐事,或者频繁提及考试的重要性,或者主动降低对孩子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严苛要求

第四步: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脑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和休息,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压力,改善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在复习间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跳绳等。同时,也要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步:给予积极的心理语言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或家长对于孩子的殷切希望和鼓励,能够收到高于预期的回报。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除了要做好以上四步,还是要学会通过积极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然而,与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若不懂这门艺术,有些话,则说了不如不说,比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4句回应”。

最近看了一本书——《父母语言魔法清单》,此书就是专门探讨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语言艺术的!

关于“孩子考前焦虑”这个问题,父母该如何正确的跟孩子沟通,作者做了详细的讲解。

他表示:家长此时鼓励孩子,要使用肯定的语言,在孩子能力允许范围内,向孩子做出简单的、易实现的具体方案,因为家长的要求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感知。

比如,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平时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作为家长,谁都希望孩子努力学,考得好,能为未来的生活打个更好的基础。

然而,每个孩子天赋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有所差异。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能定义孩子的未来,更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走向。

家长们应该明白,成绩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一次或几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孩子失去信心,甚至加以斥责。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发现他们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而不是仅仅盯着考试成绩这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