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文明互鉴•兴耀华章”第七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员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承办,并得到北京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大力支持。来自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士、芬兰、阿根廷、日本、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论坛分为“大兴文化之旅”与文化论坛两大板块,旨在展示文化传承保护成果,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持续扩大区域品牌文化影响力,助力“文化大兴”建设,全力打造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明互鉴,精彩观点激烈碰撞

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社会发展——以北京中轴线为例》主旨演讲中认为,遗产保护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保护遗产本身,更在于通过保护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影响。北京通过对中轴线建筑群的保护、中轴线遗产价值的传播,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广泛的溢出效益,这也给北京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大兴作为北京中轴线延长线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也受到了北京中轴线保护的影响,生态环境与文化设施建设将给大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索罗宁教授在《从文明起源的“共性”,走向前途命运的“共建”》主旨演讲中认为,人类文化来自交流,交流来自人类的基本“共性”,“共性”是世界文明“共建”的基础。大兴文化是历代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大兴区的未来也将在“共建”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加繁荣光明,这就是“共性”与“共建”历史趋势的表现。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唯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圆桌对话环节,国家博物馆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莉,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和大兴区副区长张晓晟、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等,以“文化的多元表达与文旅融合”为题,围绕文化赋能城市环境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并对“文化大兴”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艺赏析,感受文化传承魅力

本次论坛精选大兴文化之旅线路,邀请参与论坛的外籍人士,来到泓文博雅艺术馆与钧天坊古琴基地。通过观赏精美藏品,聆听中华古乐,榫卯拼插等传统非遗项目和体验激光弓箭模拟射箭系统,感受大兴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之美。

论坛环节巧妙设置文艺表演作为串联,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民乐《南囿秋风序曲》、京剧《南海子》选段全方位展示了南海子文化的深厚底蕴。舞蹈杂技《肩上芭蕾》完美呈现中西方文化交融,共同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赋能助力,共推“文化大兴”建设

随着大兴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为提升国际文化交流水平,在论坛现场大兴区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达成战略合作签约。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同时,为在国际舞台更多展现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成果,大兴区聘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俄罗斯籍教授索罗宁博士;曾获“长城好汉”称号的克罗地亚籍考古学家高山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籍学者Bezzegato Monica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籍学者Den Hollander Pieter;拉脱维亚籍知名双语主持人、北京大学安泽博士等五位外籍人士为“大兴文化国际交流大使”。依托外籍人士丰富的经验和广泛影响力,面向海外讲好大兴故事、北京故事、中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任编辑:王晨曦)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