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救了,是解放军来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山河破碎。

地震过后,位于震中的茂县已然成为了一座“孤岛”,里面受灾情况如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4日,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目的地茂县上空。

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区,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三无条件”下。

15名空军勇士毅然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为后面的救援打开了生命通道。

13年过去了,这15名勇士过得如何呢?

惊天一跳前,他们经历了什么?

震中茂县,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就已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通往茂县的道路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道路在那儿根本分辨不出来。

在这紧要关头,空降兵成了进入茂县的唯一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空降兵

“把李振波叫来!”5月13日凌晨,空降兵部队的领导点名让李振波前来。

当年48岁的李振波,是空降兵研究所的所长,研究所并不在战斗序列,让李振波来,是让他给空降兵做技术保障的。

当得知了灾区的情况后,李振波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带着小分队先跳,把“三无”变成“三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李振波

领导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让他赶紧去组织一支“空中特种侦察小分队”。

这支由100人组成的小分队,都是部队中有丰富跳伞经验的党员骨干。

5月13日8时30分,这支小分队在李振波的带领下登机起飞,运输机穿破云霄,一路向西。

飞机上大家情绪高昂,互相打气,他们都知道,此一去,将要经历什么,出发之前,他们都已经写好了遗书。

“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我没有告诉家人,只告诉你了......抢险救灾有着一定的危险,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等到那里建好了,去看看我。”

这是一名空降兵在临行前,给自己的女友发的一条短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天的天气情况非常不容乐观,当飞机下降到7500米的时候,伞兵们开始做跳伞准备。

舱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动,却没有打开,因为飞机结冰了,舱门被冻住了,强行打开很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飞机上100多人都难以幸存,无奈之下飞机只好返航。

虽然第一次伞降取消了,但是伞降震中的任务没有变,在返航的途中,李振波就开始思考。

天气恶劣,必须把圆伞换成翼伞,翼伞面积小,可以起到抗风作用,但同时翼伞操作难度大,只有圆伞操作相当熟练后,才能达到做翼伞训练的标准。

“谁跳过翼伞?”李振波面对100名伞兵,高声询问道,有22名战士迅速举起了手,李振波心里有了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翼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