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荐学校:荆门市石化第一小学

团队名称:创新少年团队

每年9月,在荆门市石化第一小学举行的科技进校园展演活动上,该校“创新少年团队”的团队成员都会以生活中简单易得的素材,巧妙地融合知识与趣味,进行各类花样翻新的实验表演。成员们在活动中体验了逆流而上的乒乓球、降龙火焰掌、空气炮等科学实验,通过趣味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该校秉持“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成就梦想”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成效的体现。

打造过硬的师生团队

据悉,该团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成就梦想”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团队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在电脑编程、机器人技术、无人机操控以及创意智造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该团队四名指导老师分别负责电脑编程、机器人、无人机和创意智造等多个领域。他们中有市级优秀教师、区级教育领军人才、科技教育优秀教师、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都获得了省级以上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此外,他们所辅导的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以上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荆门市石化第一小学对科创教育的投入不遗余力。学校不仅投入了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设备和补充耗材,还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以激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此外,学校积极搭建科技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并通过多渠道开展校内科技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创实践经验。

合力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该团队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图形化编程为基础,结合机器人构建、3D打印等先进技术,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在社团教学活动中,团队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创能力,团队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活动,分享指导经验,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生指导。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团队还采取了分组教学策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相互辅导中共同进步。

该校多渠道开展校内科技主题活动,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学校开设了各类科技社团活动,定期开展科技教学;不定期开展科技专题讲座,聘请科技副校长和校外科普专家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活动;走访和参观校外科技场馆,接受科技发展的熏陶;开展科技周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平时的社团教学活动中,团队按照项目式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3D打印、激光切割、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电脑编程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开展大单元学习,每单元的内容学习与作品设计制作时长为2-3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收集资料、查阅案例、设计方案与实现成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为了解决学生的创客学习时间不足、主动观察与思考的意识不强这个问题,一方面,团队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到创客室利用电脑等工具查阅资料或完成自己待完成的作品设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积极观察和发现生活中需要创造或改进的物品,将其记录下来并写出解决方案,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和点评。旨在激发孩子们去思考、学习、动手实践以及深入探究等,是培养孩子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团队成员屡获大赛奖项

该团队在参加各级各类科创比赛中屡获殊荣。从2021年至2023年,团队成员在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以及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多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加赛事的学生积累了比赛的经验,锻炼了赛场应变能力、抗压能力与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团队还非常注重与校外科普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通过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等方式,团队不断开阔师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其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激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形成全校范围内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技氛围。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整理)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