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曾经是这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一,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拥有极其辽阔的版图。苏联顶峰时期的领土面积约为226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不过苏联建立之初,并没有这么大。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领土增加了60万平方公里,苏联版图基本确定,那么苏联是怎么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苏芬战争。芬兰位于北欧地区,和俄罗斯、瑞典、挪威接壤。沙俄时期,芬兰是沙俄境内的一个大公国。1917年沙俄灭亡后,芬兰实现独立。

当时的苏芬边境距离苏联的列宁格勒只有大约30公里。因此苏联一直对苏芬边境耿耿于怀,认为芬兰威胁到了列宁格勒的安全。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苏联决定用战争方式解决苏芬边境问题。

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挑起了苏芬战争。战争爆发后,芬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让苏联损失惨重,不过芬兰毕竟是一个小国,到了1940年3月5日,芬兰军队已陷入兵源枯竭、弹尽粮绝的境地。1940年3月12日,芬兰被迫前往苏联议和,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将卡累利阿、萨拉、雷巴奇半岛等地割让给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倒向了德国,展开“继续战争”,一度收回了卡累利阿等失地。到了二战后期,苏联反攻,再次夺取卡累利阿等地区,还夺取了芬兰的北冰洋出海口。

二战结束后,芬兰因倒向德国受到了惩罚,被迫和苏联签订《巴黎合约》,正式承认卡累利阿、萨拉地区,雷巴奇半岛,北冰洋出海口属于苏联领土,苏联版图得到了扩大。

第二,波罗的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早在沙俄时期,波罗的海三国是沙俄的一部分。沙俄吞并这三个小国,主要是为了保障首都圣彼得堡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北部濒临芬兰湾。芬兰湾沿岸有三个国家,南部是爱沙尼亚,北部是芬兰,东部就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1917年沙俄灭亡后,波罗的海三国获得独立。

苏联时期,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为了保障列宁格勒安全,苏联一直觊觎这三个小国。1940年,苏联出兵波罗的海三国,实现了军事占领。二战后,波罗的海三国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正式成为苏联领土。

第三,波兰东部。18世纪后期,波兰遭到俄普奥三大强国瓜分,导致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通过对波兰的瓜分,沙俄占据了波兰东半部分,波兰首都华沙成为一座沙俄城市。1917年沙俄灭亡后,波兰得以复国。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波兰再次被德国和苏联瓜分,不过随着苏德战争爆发,波兰完全被德国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后期,苏联反攻,完全控制了波兰。二战结束后,苏联对波兰边境进行调整,波兰东部正式成为苏联领土,划给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为了补偿波兰,苏联将德国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土地并入波兰,导致波兰版图向西平移了200公里。

第四,东普鲁士。东普鲁士曾经是德国领土,被称为德国的龙兴之地,德国思想家康德就是出生在东普鲁士。二战结束后,德国受到严惩,苏联将东普鲁士拆分,一部分并入波兰,一部分并入苏联的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摩尔多瓦。摩尔多瓦曾经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沙俄时期,吞并摩尔多瓦,设置比萨拉比亚行省。1917年沙俄灭亡后,摩尔多瓦重新并入了罗马尼亚。1940年,苏联武力控制摩尔多瓦,二战后,苏联将摩尔多瓦濒临黑海的地区,划给了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剩余内陆地区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

第六,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在二战爆发前,库页岛南部和整个千岛群岛,都被日本控制。库页岛原本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千岛群岛是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一连串岛屿,全长约13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50年代,日本和沙俄向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渗透。1855年,沙俄和日本签订《日俄友好条约》,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归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侵占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外东北,当时日本已经实际控制了库页岛南部。

1875年,日本和沙俄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互换条约》,沙俄将千岛群岛北部交给日本,日本将库页岛南部交给沙俄,此后日本完全得到了千岛群岛,沙俄完全得到了库页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日俄签订《朴利茅斯条约》,日本得到库页岛南部。1945年,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控制了库页岛南部和整个千岛群岛。二战后,这些地区正式成为苏联领土,划归俄罗斯加盟共和国。通过对以上这些土地的控制,二战后,苏联领土增加了大约6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