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56年之前,沙俄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西部,尤其是黑海沿岸地区。沙俄在东方虽然拥有广袤的土地,但多数都是苦寒之地,在古代根本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生活。占据这些地盘,除了撑场子以外,主要是为了寻找东方的出海口。

沙俄的综合实力的确很强,但再强也无法在古代将大规模军队调到东方开疆拓土。因此沙俄占据偌大的西伯利亚,每次出兵都是几百人左右的规模。由于这里地广人稀,沙俄军队利用武器代差,击败当地的原住民,才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不过在和东方的正经军事力量掰手腕的时候,他们就没法捡漏了。比如说17世纪到18世纪时,清朝、准噶尔汗国都跟沙俄掰过手腕,沙俄根本没有胜算。当然了,由于对方也摸不清沙俄的底,所以才让沙俄占了便宜。

一直到19世纪中叶之前,沙俄都没有真正和东方产生巨大的摩擦。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米亚战争吃了瘪,沙俄剑指东方

公元1728年,中俄签署《恰克图条约》,不仅重申了双方在东部和中部的边界,将外东北和外蒙全部划入中国境内,而且还约定以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点。

从此以后,中俄之间在恰克图正常做买卖,沙俄将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高价贩卖到欧洲,挣了不少钱。那时候沙俄在东方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和中国进行贸易。

1757年,清朝灭了准噶尔汗国以后,收复了新疆大片土地。这个时候曾经远遁伏尔加河畔的土尔扈特部,带着20万部族选择东归,回到中国定居。

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立刻派遣大军层层围堵,从伏尔加河畔,一直追击到了中俄边境。

乾隆帝在得知土部东归后,欣然应允,将其安置在科布多、阿勒泰等地,随后警告俄军:如果胆敢犯境,不惜一战。

叶卡捷琳娜二世好歹也是沙俄唯二的大帝,为沙俄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结果却因为乾隆帝的一个行为吃了瘪。乾隆帝一声令下,关闭了恰克图贸易点,沙俄瞬间失去了大量经济来源。

无奈之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只好向乾隆低头,压根不敢和清军发生正面冲突。毕竟清军灭亡准噶尔的余威尚存,叶卡捷琳娜二世并不愿意触这个霉头。而且恢复恰克图贸易,是沙俄的当务之急,和面子比起来,还是挣钱比较重要。

一直到1858年为止,恰克图贸易点的贸易额都比较稳定。不过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过后,恰克图的贸易额急剧下降,风光不再。

1853年,沙俄为了夺取巴尔干半岛,和奥斯曼土耳其打了一场克里米亚战争。3年以后,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喊来了英法联军作为帮手,因此沙俄惨败。

惨败后的沙俄,痛定思痛,放弃了继续在西部战场鏖战的想法,而是转战东方。因为从1840年以后,英国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使得沙俄也意识到,这个强大的邻居,开始走下坡路了。与其在西部和英法继续鏖战,倒不如到东方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调停,合适吗

沙俄前往东方,可不是没有准备的。早在1847年开始,沙俄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已经开始尝试着翻越外兴安岭,进入外东北地区。

到了1858年的时候,沙俄已经在外东北建立了不少据点。因为清朝对外东北和东北,都实行了封禁政策,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没有外来人口。而当地的原住民又大批量入关,只有很少一部分原住民待在原地,他们根本就不是俄军的对手。

1858年,沙俄看时机成熟了,突然向黑龙江将军奕山发难,要求他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此外,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中俄共管地区。

这明显是无理的要求。

  • 首先,中俄双方早就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东部以外兴安岭作为边界。领土问题上,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不可能轻易发生改变。穆拉维约夫打算靠几句话就得到这么大一块地盘,痴人说梦。
  • 其次,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那是吉林将军的管辖范围,和黑龙江将军奕山不搭界。所以让奕山承认这里作为中俄共管地,那不是乱来么?
  • 还有,无论是黑龙江将军,还是吉林将军,那都是封疆大吏,并没有资格割让任何土地给他国。土地主权的转移,必须要得到清廷的认可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全都是非法行为。

沙俄可不管这些,他们只需要得到一份清朝官员签字的条约,再以这份条约,强行夺取土地。为了尽快拿到签字,穆拉维约夫大半夜在瑷珲城对岸放了一晚上炮,最终奕山无奈签字画押。

当然了,《瑷珲条约》是非法条约,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事情。沙俄为了让这事儿变得合法,可谓是煞费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8年,英法联军正在和清朝打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看准了机会,充当起了调停人。那么他们是怎么调停的呢?

当时英法联军在围攻大沽口的时候,沙俄代表以调停人的身份,去大沽口转了一圈,随后就把大沽口的布防图交给了英法联军,使得他们顺利拿下大沽口和天津。

原本大家签订《天津条约》,这场战争就告一段落了,结果沙俄觉得自己没得到足够的利益,因此又以调停人的身份,跑到英法联军那儿,怂恿他们攻入京城。

因为只有攻入了京城,清廷才会慌张,一旦清廷慌张了,那么沙俄提出任何要求,他们都会答应。

结果咱们都看到了,英法联军在沙俄的怂恿下,攻入京城,火烧圆明园,抢走了大量国宝。沙俄再跑到清廷那儿一吓唬,清廷立刻服软,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这份条约不仅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还将《瑷珲条约》中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俄共管地,全部划给了沙俄。这么一来,沙俄不费一兵一卒,白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鸦期间,沙俄捞得盆满钵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清朝和英法之间的战争,但是最大的受益者,却不是英法,而是沙俄,这是令世界都匪夷所思的事情。

英法虽然也和清朝签订了《北京条约》,但英国只得到了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那一点点土地,而法国更是一寸土地都没得到,只得到了一些赔款。反倒是沙俄,居然得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些土地当中,包含了大量沿黑龙江的黑土地。此外,还有天然气和石油储量丰富的库页岛。自然还包括了沙俄在东方最重要的港口海参崴。

最重要的是,中国在日本海的所有沿海地区,全部被沙俄给割走了。从此以后,中国和日本海基本就绝缘了。

沙俄所获得的好处,远不止于此。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沙俄特地强调,中俄在西部的边界,必须要以清朝的常驻卡伦为界。啥意思呢?原来沙俄早就盯上了清朝在西部的领土。

在1757年,清朝灭了准噶尔汗国以后,便收编了准噶尔汗国绝大多数的地盘。不过清朝的势力范围,止步于巴尔喀什湖。准噶尔汗国的其他领土,则被哈萨克汗国以及沙俄给捡漏了。

即便如此,沙俄依旧恬不知耻,不断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哈萨克牧民游牧区渗透。1854年,在没有得到清廷的允许下,沙俄的探险队擅自在天山脚下,建立了一座堡垒,这座堡垒就是后来的阿拉木图。

以阿拉木图作为根据地,沙俄开始大肆侵犯清朝的外西北地区。所以说,到了1860年的时候,沙俄早就摸清楚了清朝常驻卡伦的位置。若是以这些位置作为边界,那沙俄可就赚大发了,至少绝大多数七河流域的地区,都会被划入沙俄版图。

所以说,《中俄北京条约》的这项内容,十分重要,为4年后的《勘分西北界约记》打下了理论基础。沙俄在1864年,也因此顺利地割走了清朝在外西北的44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常驻卡伦之外的所有领土,都被沙俄给割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火打劫,他们是专业的

说这是趁火打劫,那是一点都不过分啊。那时候的清朝,真心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对内,南方有太平军,对外,又有英法联军。全都是不好对付的对手。

正当清朝焦头烂额之际,沙俄作为清朝背靠背的邻居,作为和清朝正常友好贸易了100多年的邻居,果断出手,从清朝手里割走了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为了避免国际介入,沙俄还特地要求清廷,必须要将《中俄北京条约》的条款,对英法保密。原因很简单啊,一旦英法知道自己拼死拼活,是在为沙俄作嫁衣裳的话,那他们肯定又要找沙俄的麻烦了。就这么着,沙俄顺利地吃下了这么大一块蛋糕。

相对来说,咱们现在对这位背靠背的邻居,那绝对是仁至义尽了。他们同样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咱不仅没有趁火打劫,亦或是报仇雪恨,而且还雪中送炭,寒风送暖,不知道这位邻居将来该怎么回报这份恩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