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伙伴问

什么时候才能出梅啊?

最新消息!

据@江苏气象

预计7月上旬中后期出梅

较常年偏早

出梅后,入伏也将“无缝衔接”

无锡天气

据无锡气象台最新资料

未来一周我市

仍处于梅雨期多降雨天气

其中23-24日由于雨带南压

我市处于雨带边缘,雨势会明显减弱

25日后还将有连续强降水过程

请及时做好防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省天气

6月23日08时至6月24日08时

沿江和苏南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中苏南南部地区雨量中等,局部大雨,其他地区多云到阴。最高温度:淮北地区35~36℃,沿江和苏南地区30℃左右,其他地区33℃左右;最低温度:全省21℃左右。沿江以北地区西南风转偏东风,其他地区西南风,风力都是4-5级阵风6级,有雷雨地区雷雨时短时阵风7-9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08时至6月25日08时

淮河以南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他地区多云到阴。最高温度:本省西北部地区31~32℃,沿江和苏南地区27~28℃,其他地区29℃左右;最低温度:本省东北部地区19℃左右,其他地区20~21℃。沿江和苏南地区西南风转偏东风,其他地区偏东风,风力都是4级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季节

被寒湿侵袭也是难免的

如果

各位身体有以下表现

说明您的“湿”人特质已经启动

得留意

01

6个信号帮你识别湿气

1

看舌苔

健康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如果体内有湿气,舌苔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可能有寒湿

舌苔粗糙或比较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湿热

2

看舌象

健康的舌头没有齿痕,如果体内有湿气,舌头的两边就会出现齿痕,也就是一些小的牙印。

3

看大便

早上起来排便后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4

看精神

一旦湿气重了,就会感觉身体懒懒的,什么都不想干,头发也经常出油。

5

看饮食

不想吃饭、看见什么美食都没胃口,这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6

看关节

感觉关节酸、胀、麻,或者晨起后感觉小腿后发酸、发沉,这些可能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02

5个习惯是身体的“加湿器”

1

久坐不动

运动少的人会经常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瘀积的湿气就会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洗澡后不及时擦干

洗澡后要及时、充分擦干身体,包括脚,还要及时吹干头发,头发湿着时不要直接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常熬夜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也得不到休息。身体就容易出现头昏脑涨、眼睛干涩胀痛等肝胆湿热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偏好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是指辛辣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过食油腻食物会伤害脾胃,降低运化能力,从而助长湿气生成,凝滞体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贪食生冷

从内生湿邪的角度讲,贪食生冷、油腻、酒饮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生湿。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变差,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湿气在体内累积。

03

“湿人”怎样排湿

1

饮食清淡适量

日常做饭时,经常在菜肴中加入葱、姜,以降低其他食物的寒凉性质。

冬瓜皮、茯苓、陈皮、红枣等都是很好的“温补”健脾食材,适合大多数人。

还可适量吃些有清热、化湿、健脾的食物,比如桃子、西瓜、茄子、番茄等时令蔬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经常运动出汗

慢跑、游泳、健走等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增加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若天气炎热,应避免过量运动或大汗淋漓,可选择早晚凉爽的时间,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远离潮湿环境

洗澡洗头后要充分擦干,头发还湿着时不要直接入睡。淋雨后及时更换衣物、鞋子。

还要注意保持房间干燥;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室温不要太低

室内温度太低,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只能聚积体内。平时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湿气较重时,最好开启除湿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晚上早点睡觉

从中医角度来说,熬夜、睡眠不足易脾虚,进而引起水湿停滞。建议每天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保证6~8小时睡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江苏气象、无锡气象、无锡疾控

编辑:无锡发布工作室